静海县农业信息第十一期

02.11.2015  18:41

 

1 陈晓华强调:使绿色食品成为助推器、排头兵和风向标 10月29日,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陕西西安开幕,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期间召开的“生态农业与绿色生产”座谈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做强做大绿色食品产业、放大品牌效应的目标,坚持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稳步推进标准化、减量化生产,带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向更高水平迈进,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健康消费需求,使绿色食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排头兵”、引领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的“风向标”。陈晓华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业部门和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切实维护品牌的公信力,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从严从紧,依法履责,依规办事,用标准说话;增强品牌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及时清理不合格产品,严肃查处假冒产品,确保绿色食品是一块“干净”的品牌,没有“杂质”的品牌,没有“水分”的品牌。二是打造产业发展的“升级版”,坚持精品定位,瞄准发达国家水平,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始终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再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化基地,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响的标杆企业,推广一批安全、优质、环保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培育一批管理规范、业态新颖的绿色食品专业营销平台。三是努力搞好公共服务,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加强对生产企业、基地农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快建设专业化、网络化的信息平台,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产业信息服务;强化商贸服务,促进产销对接,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帮助更多绿色食品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贸易。四是持续抓好队伍建设,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着力强化服务意识,锤炼工作作风,提升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以管理机构为基础的工作力量、以检测机构为支撑的技术力量、以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为桥梁和纽带的专家力量。 2 、收储价格首降 玉米价格“塌陷”之忧   (1)收储政策急转弯。今年秋收以来,玉米价格连创新低,最高地区跌幅达30%,截至21日,全国玉米均价在1883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9.29%。导致这轮玉米价格出现如此大幅下滑的原因说法很多,库存水平过高,国际市场价格大跌等。除外因外,国储收购也被归为玉米大跌的主要原因。今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每斤1元,比去年临储价格每斤最多调低0.13元。临时收储政策导致国内玉米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逐渐拉大,而国内市场机制也在进一步扭曲,加上今年养殖饲料行业不好,“政府一调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玉米是走过去棉花的老路。目前,我国对农产品仍实行最低价收储和临时收储政策, 2008年开始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当年临时收储价每斤为7毛多,到2014年涨到1.13元,这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但是近年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则连续走低,本次收储价下调前,玉米进口价和国内临储价的差别已经达到每吨600元左右,这也导致玉米进口大增、库存高涨。近年来关于收储调整的声音不断,因为如果继续执行托市收购这一政策,玉米库存会继续居高不下,不仅带来库容压力,更为重要的是给财政带来严重负担。本次玉米收储价系11年来首次下调,在情理之中,但是对市场的影响却出乎意料之外。 (2)价格体系“坍塌”。由于种植棉花的土壤可以容易转种玉米,棉花价格坍塌之后不少棉花主产区农民纷纷转种玉米。2015年棉农植棉意愿大幅下降,种植面积较上年下降42%左右,不少棉农转种玉米等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正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改革机制,农产品领域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收储政策调整的第一年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但未来波动空间会收窄。“需要关注的是整个农产品价格面临政策调整,十三五临时收储政策会进入退出的集中期。”国内市场不应受国际左右应控制进口,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一方面粮食价格波动是正常的市场调节但政府也要尽可能避免过大幅度的粮食价格波动,主粮的收益虽然差,但价格稳定是优势,国家的一个责任就是保证主粮价格相对稳定。 3 、最低价支撑小麦市场 国际麦价承压下跌 (1)现货市场:明年小麦最低价公布小麦价格大跌后反弹。今年国庆节假期间国内小麦价格出现了多年难见的断崖式下跌行情,大部分地区制粉企业二等小麦的收购价格从假期前的1.15-1.20元/斤迅速跌至1.05-1.10元/斤之间,跌幅在0.1元/斤左右,这使得大部分市场人士感到困惑,市场陷入严重的恐慌氛围当中。随着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公布,主产区小麦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但购销量未出现明显改观。 (2)国际市场:美农报告利空国际麦价承压续跌。本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反弹后再度下跌,全球小麦库存充裕和美国小麦出口需求疲弱继续营造利空的市场环境。周四,CBOT 12月小麦期货结算价报每蒲式耳5.02-1/2美元。美国农业部将2015/16年度全球小麦结转库存预估上调至2.2849亿吨,至纪录高位,较9月上调近200万吨并超过市场预估区间;将美国2015/16年度小麦结转库存预估下调至8.61亿蒲式耳,低于上月预估的8.75亿蒲式耳,但高于市场预估均值8.19亿蒲式耳。战略谷物将今年欧盟软小麦产量预估上调200万吨,至1.495亿吨的纪录高位,因波罗的海三国--法国、英国及德国小麦产量好于预期。美国农业部周二稍晚表示,截至周日,美国冬麦种植率为64%,低于66%的五年均值。 (3)影响因素。宏观面:2015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今年后几个月,天气逐渐转冷,节假日较多,总体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不会出现大幅的物价上涨。政策面: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6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以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基本面:国家粮食局公布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821亿斤,同比增加了89亿斤。截至9月30日,国内主产区累计收购托市小麦2079.25万吨,同比减少455.21万吨,降幅17.96%。购销面:国庆节后国内小麦价格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主产区小麦托市政策结束,国内麦市步入短暂的政策真空期,收购的支柱主体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支撑力不足;二是面粉需求没有明显放大趋势,交易清淡,造成加工企业小麦采购不积极,甚至压级压价;三是玉米、稻谷等农产品集中上市,且价格不断回落,给小麦市场带来了压力。国家公布201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维持2015年水平后,部分地区小麦价格出现了小幅反弹。 (4)后市关注。从当前的国内小麦市场来看,双节过后,国内小麦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行情,随着2016年小麦最低保护价的公布,部分地区麦价又有所反弹,但是长期价格走势仍需关注终端市场需求情况,若需求不改善,后期价格仍难有明显改观。近期需关注冬小麦播种情况,关注面粉加工企业购销情况,关注区域品种和区域行情的变化等。 4 国内部分港口进口豆购销行情维稳 10月29日,国内部分港口进口大豆分销行情维稳,其中天津港3050元/吨,日照港3020元/吨,山东青岛港口美豆价格3030元/吨,江苏南通港3140元/吨,江苏连云港3070元/吨,广东黄埔港3040元/吨。 5 、国家发改委取消化肥定价背后 10月21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央定价目录》,定价范围大幅缩减。定价种类由13种(类)减少到7种(类),约减少46%。一些重要中央储备物资、国家专营烟叶、食盐、部分化肥、教材等项目没有列入新的目录。此消息一经证实,引发化肥行业高度恐慌,生产企业、经销商、终端农户几家欢喜几家愁。化肥市场在经历化肥增值税复征之后,再次处于行业内的风口浪尖,肥料市场化虽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操作步伐如此密集,也是业内所始料未及的。细数到磷肥市场,政策的推行对于整个行业算是喜忧参半。 
  自2000年以来,我国磷肥产能逐年扩增。其中2000-2003年间增速较慢,自2004年以后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截止2014年底,在剔除个别已关停的小厂(山东青岛东方、山东鑫联等)后,我国磷酸一铵总产能已达到1917万吨/年。我国磷酸二铵总产能已达到2050万吨/年。实际产出与实际消化量之间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如此一来,虽然磷肥的源头磷矿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但面对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便难逃沦为买方市场的被动结果,如此一来,厂商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整个行业处于“不景气”状态。但即便如此,全国磷肥产能仍是有增无减,这便是“得益于”国家一系列的“利农惠农政策”,“优惠电价”、“优惠运价”层出不穷,但实际作用到农民身上少之又少,而且政府部门也开始深感,一系列优惠背后,对国家财政数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优惠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尚能产生过千万的影响,国家对化肥行业的优惠金额无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与其如此,不如让市场说了算。政策执行伊始,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会相对较大,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既要应对生产及流通环节所面临的成本上行的压力,又要提防小厂低价货源对其产品的冲击,但从长远看,资金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优良的生产厂家也必将成为最终市场的主导,伴随行业销售系统的更加完善,如今的农资市场,已不再单单以价格取胜,这点从今年国家对化肥新高端品牌的扶持力度上,我们不难看出。我们也期待通过肥料市场化,最终完成业内调结构,去产能,产品优化升级,从而重拾我们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6 、尿素价格小幅上调 局部走货好转 尿素 市场走货稍好,部分地区主流出厂报价小幅上调。山东、河南地区部分经销商拿货,厂家新单较多,主流出厂报价上调10-20元(吨价,下同)至1430-1480元;河北地区虽主流出厂报价暂稳在1420-1430元,不过也有个别低端报价上涨10元;江苏地区个别厂家临时停车检修,走货较顺畅,现主流出厂报价1500-1560元,低端也上调了20元;东北地区冬储尚未开始,当地厂家走货不畅,黑龙江地区主流出厂报价大幅回落80元至1470-1500元,吉林地区主流出厂报价也回落40元至1480元,辽宁地区因开工率暂时较低,所以主流出厂报价仍持稳。大颗粒尿素厂家前期订单已发完,目前走货放缓,库存稍显,山东地区主流出厂报价回落10元至1450-1460元。国际尿素价格以涨为主,我国小颗粒离岸价250-255美元,涨2美元,但大颗粒255-263美元,落2美元。综合来看,虽部分地区价格已小涨了几日,不过尿素市场的“春天”是否真的来临,还应谨慎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