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跟”,不让礼仪“标配”绑定女性美

07.05.2015  13:01

  作者 舟子

  据报道,近来,美国一家公司正在销售一些专供六个月大以下婴儿穿的高跟鞋,并称是“你女儿跟上时尚的第一步”,惹来妈妈们的不满和集体炮轰。有人说:“我不反对把婴儿打扮得可爱,但是给婴儿穿上高跟鞋,简直匪夷所思。我绝不会让小小孩打扮像个女人,我只要她可爱得像个婴儿。”此外,有物理治疗师指出:“幼童的鞋子必须平坦且有弹性,高跟鞋绝对不合适。”

  现代商业真是无孔不入,连小婴儿也被绑上了“高跟”的战车,提前驶向了时尚的滚滚红尘。好在这些妈妈们还算理智,没有被裹挟。无独有偶,大洋此岸,也有人在为“非高跟”而战:据本报报道,近日,一项“来来来,跟着晓芸一起非高跟”的微博话题活动,短短几天得到126.9万人次的关注,很多女性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穿着平跟鞋的照片,对此表示支持。活动发起者彭晓芸说,“让别人舒服的前提是自己要舒服,不要委屈自己。如果非要女性委屈自己而让别人在视觉上舒服的话,这当然是对女性的苛刻要求,女性有无必要无条件妥协和配合呢?”很多网友赞同此看法:追求美至少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而且“现在的高跟鞋文化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慢慢衍变成:细尖高跟鞋是女性出席正式场合的标配,这是不对的”。

  世界上本没有“标配”,力主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标配,而力主“高跟”的人往往自己并不“高跟”。有了“标配”之后,非标配的人便很容易受到责难,这次是以“非礼仪”的名义:彭晓芸在微博晒出自己在一个书店活动现场的照片,却意外得到了不少不相关的评论:不穿高跟鞋不尊重礼仪。

  视觉上,“高跟”似乎很梦幻,这种梦幻感也许来自媒体宣传之下的审美习惯,也许来自灰姑娘一瞬间“麻雀变凤凰”传说的心理影响。但从人类自由行走的功能角度来说,“高跟”很是受罪。虽然,也有人看起来不受罪,但其实只是看上去很美:一位好友青春如花时可以一双高跟鞋“长征”,且面不改色心不跳,谈笑自若。但自从成为孩子妈之后,再不见她与“高跟”为伍了。我好奇地问:“怎么不穿心爱的高跟鞋了?”她说:“穿着走路脚疼。”“可你以前说不疼的呀!”她说:“穿久了是不疼了,但现在谁会想穿那么久啊!”顿时恍然大悟。因是她好友,所以,得以打探出了部分“真相”。而看到马路上那些脚蹬“恨天高”奋力疾行的女子,心中不免还是五味杂陈:“高跟”虽好,但也要悠着点,不然,即使当局者“不疼”,旁人看着也觉得疼。而T台这样的时尚专业秀场上,“高跟”也代价不菲:有名模曾在网上晒出贴满创可贴的双脚,并标注“我的脚已经为今晚的秀做好准备了”……虽然,在书店等活动现场,用不着走动太多,但通往活动现场的路还是有可能很长的,“高跟”还是要有不少的疼痛。虽说,有精细的人儿会走路时穿一双平跟,到现场换上一双高跟以符合“礼仪”。但对于总是“在路上”的现代职业来说,这有些繁冗。 “高跟”的疼痛代价曾被视为理所当然,有人习焉不察,有人即使有所察,也“以忍为上”来维持“礼仪”所需的窈窕之姿。还有就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尽量减少健步走这一唾手可及的都市运动方式。

  在着装这件事上,女性似乎要比男性辛苦得多。大概是对此定势的反弹,不久前如是新闻出现:据报道,美国纽约女孩玛蒂尔达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总监,过去3年里,每天都穿着同一套衣服去上班,这简直太节省精力和时间了。她曾因为挑选衣服耽误了时间,最后慌忙地随便套了一件运动衣去上班,结果不仅运动衣穿反了,而且上班也迟到了。从那之后,她决定改变这一切:选定了一件简单干练的工作套装,一穿就是3年。这也算是一个反女性繁冗着装的行为艺术吧。

  追求美应合乎个体尊严、个体自由。当“高跟”成为一种文化束缚,动辄成为评判、指责女性外形的大棒,那就该被扔到一边去了。当然,更多时候,“高跟”是以“胡萝卜”的面目出现,它在商场和时尚杂志上都被描绘得美轮美奂,还常常强迫附加这样的“使用提示”:如果不“高跟”,那你就不美!好在现代社会的好处之一是:即使商品很多,但你还是可以选择不采购。这比以前那些“必须”之下的“三从四德”要自由度来得大一些。小婴儿当对“高跟”坚决说不,她们的妈妈或是姐姐阿姨们也不必唯“高跟”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