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入学就得想怎么填志愿

17.05.2016  15:40

  近日,本市出台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天津市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方法》《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三份文件,三份文件对本市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如何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于这份《改革实施方案》,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从各自角度给出了相应的解读。


  基础教育方面


  天津市教研室


  高中部主任 沈婕:


  实施多元评价


  探索科学选才


  《改革实施方案》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将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纳入了高校选拔招生体系。其中,合格性考试的成绩不仅作为学生高中毕业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而且还是高职院校春季高考招生的依据之一;学生自主选择的等级性考试科目的成绩,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是学生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两个依据之一。将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校招生选拔体系,与促进多元评价、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一是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多元化,使高校招生对学生的评价向前延伸到高中教育过程,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二是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机会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


  本市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既为高中教育提供了契机,也将对学校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是校长和教育管理者面临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天津市全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正在举行。这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发布后,第一次大规模培训,各区县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人员、中学校长约500人参加。在这500人中,遴选出30个有代表性的学校校长将参加种子校长培训,他们将赴上海、浙江的中学进行深入的调研学习,尽早推出自己学校的课改方案。至于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将在2017年暑假结束之前完成。


  本次高考综合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体现了选择性,高考改革的选择性倒逼中学的课程也必须体现选择性。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来说,如何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一方面为每一位学生开设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课程,另一方面为学有所长的学生开设特色发展的课程,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课程怎么开发、怎样开设、怎样实施需要校长们精心设计。这将有利于高中多样化办学,普通高中可以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上做大文章,形成特色,打出品牌,助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有利于推动选择性教育。面对等级性考试科目的“6选3”,将推动高中课程的走班教学,很多家长十分迷茫,课到底怎样选更好,课到底怎样上最好?为了对学生加以指导,各学校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于普通高中如何走班,可借鉴上海、浙江的经验,在“必修分层、选修分类、艺体分项”上进行实践探索。是所有选修课都参加走班,还是一部分?是满足所有学生的选课需求,还是根据班容量,让学生们秒杀选课?每个学校将根据自身的条件设计自己的走班制度,实现共同基础上的有差异、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春季高考实行“文化+技能”的评价办法,有利于中职学校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有利于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有利于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融通发展。


  高考综合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考试方案中的数学不分文理,以及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的跨界混搭选课。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文科思维能力和理科思维能力的融合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此次改革方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行高考招生录取中,也有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但受传统的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和实际招生录取中有关体制机制的制约,综合素质评价在过去的高考招生录取当中,其作用的发挥并不是很理想。而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则被作为高校录取招生的一个重要参考。《天津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以往相比有不少创新之处,在评价内容上,涵盖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列出具体的评价要点;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采用过程性评价,用写实记录的方式,通过若干表格,由学生自己记录高中三年在上述五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在诚信保障上,则采取了严格实施程序、定期审核公示、健全管理制度等方法确保写实记录的真实性。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育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在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将被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综合评价内容;在高校自主招生试点以及教育部批准的高校综合评价录取试点中,也将被作为报考和初次遴选的重要依据。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学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高等教育方面


  天津大学本科生招生


  办公室主任 谷钰:


  对学科建设


  提出新挑战


  天津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取消文理分科,高等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专业(类)或学科门类提出选考科目的要求(最多不超过3门)。这意味着高校录取学生要更加突出具体专业对人才选拔的标准,而不是在学校层面上进行一刀切,高考录取“分分计较”的色彩已经没有那么浓重。在选拔专业人才上,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的发挥,明确选考科目,明晰选材标准,更加注重学生本身与专业发展的匹配性。作为考生本人,也需要在高中入学时就要对未来高考的报考专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和规划,大大减少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盲目性。


  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出分专业(类)或学科门类提出选考科目的要求,将迫使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更加精细化。一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要逐步将重点从宣传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转移到利用特色专业、优势学科吸引优秀人才上来,在宣传方式上,应更加突出特色优势学科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为高考报考阶段的精准选材打下基础;二是建立招生宣传长效化机制,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明确招生宣传不仅仅是面对高三学生,在考生进入高中时就要开始做基础性的宣讲工作,除了招办专职工作人员外,可以邀请知名教授、专业教师进校园以科普讲座、专业介绍等方式进行宣传,对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职业发展等细节详细阐述,引导考生兴趣,吸引考生高考中报相关专业。


  新的录取机制对招生院校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要明确本专业人才选拔标准,确定本专业选考科目,将大学课程学习与高中教育衔接起来,探索高中与大学课程的顺利对接,利用高考改革的新机遇为自己专业选拔到更加合适的人才;二是要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招生院校相对较弱的院系、专业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壮大专业实力,提升专业水平,用高水平的专业力量、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高的专业发展前途来吸引考生报考。


  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 孟昊:


  高等教育与高招改革同步推进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关注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改革。面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慎重思考与回答两个核心的教育命题,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涉及到如何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定位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形势下把握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等重大问题。在今后的政策推行方面,高校应明确自身的办学特色及培养目标,不仅要明确学校适合给哪类学生提供教育,更应明确学校通过怎样的方式、机制、内容、资源,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保障。在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学校都会进行资源重组。


  第一,高校人才培养应从“侧重专才”向“通专兼备”转变。未来数年,是国家推动发展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必然会对交叉复合型人才产生巨大需求,也必然会对目前学科专业区别分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带来挑战。为与经济结构转型相适应,高校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强化通识教育理念,在加强德育的基础上,更积极主动地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促进教育资源集聚、整合、共享,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


  第二,高校教学理念应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的个体特异性明显增强,学习需求也愈加多样化,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必须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这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实践,共同推动学习社区的形成。


  第三,高校人才培养应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发展”转变。新时期,知识的学习将更凸显“非线性”特征,终身学习将成为常态,学习能力将逐渐成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才是确保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关键。


  第四,高校教学方式应从“课堂单向传播”向“网络多边互动”转变。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全时空的多边交流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教学的交互合作与智能化发展。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将逐渐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


  第五,高校评价方式应从“学校评价”向“专业评价”转变。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已经逐步从单一化价值追求发展到多元化分类发展阶段,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也正在由大而全的学校评价向学科专业评价的纵深方向转变。这就需要高校在教学资源分配、管理体系、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随之发生转变,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合理化专业布局,适应评价方式变化的新要求。


  第六,高校教学建设应从“同质化”向“品牌特色”发展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日渐趋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培养出多层次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大量专门人才,才能在招生规模、生源质量、教育资源配置、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确保学校声誉不断提升。


  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 王云亮:


  增强人才选拔匹配度 促进高校精准选才


  在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多样性的同时,新方案在高校人才选拔的自主性上也有所改善,有利于增强高校人才选拔的匹配度。在招生模式上,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确定是按照专业类招生或按照专业招生,使得高校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过程中更占据主动性,使这一衔接的起点延伸至招生的环节,有利于二者实现有机衔接。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使用办法。在科目的要求上,高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特色和需要,确定等级考试的科目要求。自2017年起,高校将从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或学科门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从2020年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学生满足其中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这一模式无疑增强了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校选才从选分数到选学生的转变。


  自高考制度恢复30多年以来,始终没能摆脱高考分数的漩涡,分数成为高校对于生源质量评判的标准、也成为中学教学的指针,学生和家长每天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在残酷激烈的入学竞争面前,理性的中学、学生和家长只能选择分数,不由自主地被裹挟进一个低水平的“分数陷阱”而无法自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改革对于选择的多样性的强调,体现了对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选拔培养规律的尊重,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过制度上的顶层设计,明确无误地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大学招生录取这根“指挥棒”在发生着改变。


  职业教育方面


  天津职业大学


  原校长 董刚:


  高职招生


  人学更匹配


  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天津改革方案明确了天津生源考取本市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春季高考进行,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职学校毕业生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这将成为高职教育分类选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高职应与普通高校采用不同选拔方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考改革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为不同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为不同类型的学校(专业)找到适合培养的学生”。作为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一张试卷,选拔两类人才”,显然更不合适,更急需改革。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高职院校的选拔、考试、招生要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国家也在不断调研,试图突破,现在终于迎来了重大转折。


  基于“素质+技能”评价导向,能促进校生之间的理性选择。传统普通高考未能体现“丰富考生选择”“学校多元评价”“高职院校选拔自身培养特点要求的学生、学生展现自身综合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等目标。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考生,可以实现学生、学校平等对话,学生、学校互为选择,人学更匹配。这对满足社会和考生多重需求,高职院校选拔合适的培养对象,具有现实价值。当前,我国高职招生录取主要体现在仅用高考分数这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作为一种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为特征的考试招生方法,力求打破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录取模式,是高职院校招生改革的新突破。招生院校可根据特定专业(类)培养特点要求以及未来对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出相应职业技能考核或职业适应性测试,强调考生的“文化素质够用,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强”。“知识+能力”的选拔体系,以学业水平考试或文化测试为基础,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强调学生在高职教育专业学习中的能力素质匹配度,旨在选拔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通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在高中阶段,可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自身优势与劣势,对于未来升学、发展作出适合自己的规划,使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来。


  高中毕业生升高职,是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开展的重点。对于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评价、选拔方式,核心要素是学校的专业(类)培养特点要求和学生的能力素质相互匹配。高职教育的关键点是强调技术技能,突出动手实践,它的培养要求并不一味强调学生考试能力强、考分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职业适应性测试可探讨类似于就业市场的人才测评系统,能够反映人职的匹配情况。高职院校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基础上,根据职业适应性测试状况,去选择最适合培养的学生到最适合的专业(类)学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了解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和高职专业(类)的匹配情况,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能够形成双向互动,人学更匹配,学校(专业)招到最适合培养的学生,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


  改革方案的出台,是国家及天津市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需要大家去充分理解、消化。尤其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工作机构要多研讨交流,把方案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招生考试等环节中,要深刻领会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换一种考法,而是通过变化选拔方式,换一种培养方式。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
地铁5号线部分车站亮相
  地铁5号线目前进入全线冲刺阶段,发改委
天津国际车展销售额破23亿元
50余台新能源车型争先亮相车展     为期6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昨天闭幕。展会期间,共有来自天津市内各地及周边市县的近26.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