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高新区借助“产学研” 为创新创业“加分”

15.07.2015  20:35

  日前,一支名为“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支队”的队伍,带着来自清华大学16个院系的26名博士生走进滨海新区的15家企业,开始了为期6周的社会实践。天津滨海高新区作为主要接收区域之一,为学子们提供了优质的实践环境,获得一致好评。近年来,高新区一直积极与国内顶尖高校及大院大所开展合作,深度探索孵化培训与产学研模式,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打下智力基础。


  强强联合探索新型孵化模式


  除承接清华大学博士生的社会实践任务,高新区自去年开始就联手清华产业旗下创新与孵化的重要品牌“启迪之星”,在海洋科技园与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清华启迪(滨海新区)孵化基地。该孵化基地以“孵化器+科技金融+创新产业基地”为驱动,并且与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的全球创新网络联动发展,旨在建设一个以明星企业为主,带动中小企业、创业企业共同发展的运营中心,积极探索并实践新型专业孵化模式,推动及引领天津的孵化事业正向发展。据介绍,清华启迪孵化基地是以“孵化器+种子投资”的发展模式和专业孵化器为发展方向,是火炬中心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氛围,今年以来,高新区还与南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THT—iV南开大学创新空间”,结合南开大学在科技成果、创业人才、实验中心等方面的综合智力资源,打造从预孵化—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同时,高新区内已有凯立达创投咖啡、清联网络孵化器、鑫茂科技国家级孵化器等多家孵化平台与高校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据了解,目前,iV创新空间已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闯先生等高校和企业结成合作联盟,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导师培训等多种服务。


  大院大所引领科技产业创新


  近年来,高新区先后与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航天科技等知名高校及大院大所展开产学研合作,建立了浙江大学滨海研究院、中科电子信息产业园、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国家863成果转化及交易中心等多家高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目前,浙江大学滨海研究院已正式展开日常工作,首批落户的5大研究中心已吸引了50余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投身高新区,深度探索产学研模式。下半年,该研究院还将进行研究中心、创新平台、创新服务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延伸平台、院企联合研发中心等建设工作。


  据了解,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也计划于年内建设完毕,目前,该研究院的周边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全部建成后,该研究院将设立纳米电子材料和器件、新一代有机电子器件、下一代软件技术、虚拟仿真、微纳电子技术等6个研发中心,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按照计划,未来5年,研究院将承担10项以上国家、市重大项目,申请30项以上发明专利、形成3项以上标志性科技成果,引进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5个以上、孵化引进高科技企业20家以上,引进高端人才15名以上,建立2个院士工作站,建成一支100人的技术人才队伍。


       此外,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进行产业化的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科学院和高新区联合推动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专注于服务器领域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去年年末,该公司完成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将发展触角延伸到多层次基本市场,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确立了公司在国内服务器领域的领先地位。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