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颈鸻艰难“破壳路” 首次人工孵化幼鸟放飞

21.07.2015  11:56

   天津北方网讯: 日前,国内首次大规模成功人工孵化并抚育、野化和放飞环颈鸻活动在中新生态城举行。20只环颈鸻经过人工哺育及野化训练,现已达到野外放飞标准,成功回归自然。


国内首次大规模成功人工孵化并抚育、野化和放飞环颈鸻活动在中新生态城举行

   滨海新区现“窃蛋者”300余鸟蛋被警方截获

  春夏之交,鸟儿们都已进入了养儿育女这个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然而,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在鸟类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位“窃蛋者”,他随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滨海新区公安局生态城分局。公安干警与志愿者后来又在巡护中前后5次发现有人在滨海旅游区和中心渔港捡拾鸟蛋,并迅速将其截获,前后共收缴了300余枚鸻鹬类和燕鸥类的鸟蛋,以环颈鸻的鸟蛋为主。


志愿者登记环颈鸻脚上的环志

  滨海新区公安局生态城分局滨海旅游区边防派出所所长程彩松介绍,接到报警后,公安干警立刻赶到现场并制止其非法捡拾鸟蛋的行为,将鸟蛋扣留并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取得联系,通过该协会将缴获的鸟蛋送往乐亭县大清河盐场救助中心进行孵化。

   小环颈鸻破壳而出 戴上“戒指”重回自然

  说起小环颈鸻的孵化,田志伟最有发言权了。这位乐亭县大清河盐场救助中心的志愿者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这些鸟蛋刚送到救助站的时候,我们想赶紧对它们进行孵化,但是孵化箱不够,北京的热心鸟友得知这一情况后与我们取得联系,并两次捐赠孵化箱支持我们对小环颈鸻的孵化行动。为了能够更加科学的喂养和孵化,我们还特意和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阙品甲博士取得联系,在他的指导下,经过20多天的孵化,一只只小鸟破壳而出。


经过20多天的孵化,一只只小鸟破壳而出
20只环颈鸻经过人工哺育及野化训练,现已达到野外放飞标准,成功回归自然

  “这次孵化,一些鸟蛋并没有孵化出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收到鸟蛋到救助中心再到孵化箱里进行孵化,中间间隔时间比较长。”阙品甲博士说道。

  环颈鸻属于“三有动物”(是指有益的、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任何未经行政许可的捡拾鸟蛋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捡拾鸟蛋将直接冲击鸟类的繁殖成功率,导致其繁殖失败。尤其是对于某些关键物种,非法捡拾鸟蛋甚至会危及物种的存续。

  据了解,孵化箱的条件是模仿自然条件的温度和湿度,即温度在37.8摄氏度,湿度在70%左右。此外,这次还运用全国候鸟环志中心的金属脚环对候鸟进行环志。这样有利于今后对这些候鸟进行跟踪观察。阙品甲博士向北方网新媒体记者介绍,由于这些鸟都是候鸟,它们冬天在这里繁殖,然后会去南方越冬。如果冬天有其他的爱好者或者研究者发现它们,就会知道它们的间歇规律,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些环志来了解寿命,包括第二年是否还会回到出生地来繁殖。而且通过环志来研究鸟类迁徙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方式。

   人类难当“超级奶爸” 亲鸟孵卵最靠谱

  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王建民坦言,选择将截获的环颈鸻蛋送到野生动物保护站进行人工孵化其实是一个下策,并且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上策和中策可以选择。

  环颈鸻的窝卵数一般为3枚,隔天产1只蛋,产完最后1只蛋即开始孵化。孵化期平均为26天;一般而言,当亲鸟孵化到最多30天之后,如果雏鸟还未破壳,亲鸟即选择放弃继续孵卵。对环颈鸻而言,来自于不同巢中的卵在外观上十分相似,即便是环颈鸻亲鸟自己也无法区分出自己产下的蛋与其它环颈鸻蛋的区别。所以想再将其放回到恰当的鸟巢中去,就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

  王建民说道:“和小鸡小鸭一样,环颈鸻也属于早成性鸟,幼鸟破壳后不久即能跑动、觅食,但是幼鸟的行动、保温、躲避天敌的能力均很弱,所以只有在亲鸟的悉心照料下小环颈鸻才有可能存活下去。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否取代环颈鸻的亲鸟成为雏鸟的‘超级奶爸’?可惜的是,我们对雏鸟的需求所知甚少,很可能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把鸟宝宝养死了。

  “如果不进行人工孵化,这批鸟蛋有三个可能的流向,即像大部分‘窃蛋者’那样,把它们煮熟了吃掉;留作标本作为科普教育用;留作科学研究。很遗憾的是,很多爱鸟者同时也是被道德绑架者。选择对其进行人工孵化,是抱着侥幸心理看看能否让其中有限比例的生命仍然有机会绽放。”王建民说。


野生动物保护任重道远

  据最新消息,目前环颈鸻雏鸟正在陆续出壳,也给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志愿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志愿者只能是尽全力照看雏鸟,尽量营造一个食物相对丰富的、干扰和威胁相对少的、范围相对可控的小生境,等待雏鸟渡过最危险的阶段,然后放归野外。尽管这样,雏鸟的成活率依然是悬在半空的问号。(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