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王东峰怀进鹏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

11.03.2017  21:32
坚持改革开放引领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08   

 

  昨天上午,人民大会堂天津厅,一座充满自信、散发独特魅力的城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采访全国两会的76家境内外媒体到会旁听天津代表团审议,聚焦我市改革开放创新,感受天津蓬勃发展脉动。

  审议刚告一段落,随着代表团团长肖怀远宣布媒体采访开始,记者争相举手发问。

  深化与京冀对接协作    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26”重要讲话三周年,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向纵深推进。请问,天津有哪些设想和重要举措?

  市委书记李鸿忠作了回答。他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也是天津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我们既感到非常幸运,也感到责任重大、任务繁重。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要求京津两地共同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城记”。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拉开了三地协同发展的序幕。三年来,我们身处其中、服务其中、参与其中,更受益其中。源于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三年成为天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28.1%,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可以说经济发展实现了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三年来,天津已经尝到了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甜头。上个月,天津召开1800人大会,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动员、再部署,全市上下对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李鸿忠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提出的战略之举,与珠三角、长三角大发展之时有所不同,目标是在发展高起点、人口高度密集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既要发展、又要绿色,既要经济增长总量、又要发展质量效益。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努力在产业、交通、环境三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在产业方面,三年来天津吸引京冀两地到位投资超过5270亿元,占全市吸引内资的44%,我们将全力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高水平载体平台,优化产业结构;在交通建设方面,京津保一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要加快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共同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李鸿忠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我们已经制定出台四个专项《实施意见》,明确了详细计划和具体措施。瞄准智能制造,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目标,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海河产业基金,运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作方式,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带动全社会产业投资。发挥天津港辐射“三北”的海上门户作用,提升海铁联运水平,整合津冀港口资源,优化分工合作,科学布局京津冀航空资源,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同时,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着力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李鸿忠说,推进协同发展关键是要通过改革用重构思维加以推进。我们认为,在“一基地三区”中改革开放先行区是最重要的,是排在第一位的。要以改革开放为引领,按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打破、超越行政区划壁垒,实现投资贸易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他透露,目前,三地已在天津武清、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开展“小京津冀”试点,推进社会管理、交通、服务等改革试验,为京津冀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积累经验。

  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水平   

  新华社记者:请问天津去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还有哪些新的打算和举措?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东峰说,去年我们以钢铁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压减粗钢产能370万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加大对商务楼宇去库存的力度,盘活空置商务楼宇440万平方米,减少商品房库存340万平方米;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限额管理,扩大直接融资;实施两批40项降成本措施,为企业减负600亿元;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投资,科技研发、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发展、棚户区改造、困难群体兜底帮扶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0%和1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