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复诊
每千人常住人口
拥有床位5.2张
今年,本市将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在全市建立起以市级医学中心为龙头,以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诊疗中心和外围区县域医疗中心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多元办医格局。
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将达5.2张,社会办医床位占比达25%以上;建立起以市级机构为龙头、市区两级联动发展、基层机构综合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不低于0.83人;建立起公平可及、服务高效、群众信赖的新型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城镇新建小区卫生服务设施按标准及时配置,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合格乡村医生。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今年,本市将继续推动滨海新区和静海区、宁河区、蓟县“三区一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并适时在全市公立医院推开。争取到2018年,在全市公立医院建立起医院运行新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降低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量占比,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使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占比不超过10%,总收入中药占比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消耗降到20元以下。
为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本市还通过发展医联体、慢病防治协作体,建立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到2017年,使本市基层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65%以上,基层首诊率达到70%,外围区县居民在本区县就诊率不低于70%,大医院下转病人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18年底前,中心城区市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都将以医联体为平台开展分级诊疗改革试点,滨海新区和外围区县都将在本区县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新建改扩建一批大医院
今年,本市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康复医疗、院前急救、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增强区县综合医院服务能力。今年年底前中医二附院和医大代谢医院迁建项目将竣工,年内提升改造黄河医院、河西医院、宝坻区人民医院等。为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今年在做好公立医院改扩建项目的同时,还将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发展康复医疗、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支持天津团泊糖尿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和天津北大医院等项目建设,推动引入社会资本,对市胸科医院、环湖医院、天津医院天和院区等公立医院迁建后的旧址进行提升改造。
天津团泊糖尿病医院位于团泊健康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规划设置总病床788张,其中一期设置病床685张,二期设置病床103张。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新院区也位于团泊健康产业园区,规划总床位1200张,其中一期设置1000张,二期设置200张。
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全科医生
培训相关专业医师转岗儿科
今年,本市将加强高端人才、基层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卫生计生人才队伍;研究实施卫生计生紧缺专业人才目录制度,加强儿科、全科、精神医学、康复、病理、老年医学、老年护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为了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本市将制定儿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岗位吸引、人才培养等相关政策;加强医教协同,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儿科等专业人才;组织做好相关专业医师转岗儿科医师培训。通过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
建设5个国家级胸痛中心
社区配首席糖尿病医师
针对急性心脏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现状,今年本市将建设5个国家级胸痛中心,建立起从社区到胸痛中心的无缝对接“绿色通道”,减少胸痛患者确诊时间及等待治疗时间,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大大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同时,本市还将加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培养1至2名健康咨询师、首席糖尿病医师和遗传疾病咨询师。针对目前本市90%户籍人口死因与慢性病有关的现状,健康咨询师经过培训及国家考试获得上岗资质后,将对辖区居民进行个体化干预,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针对糖尿病高发的现状,今年本市将选拔340名糖尿病医师,到三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的带教培训,熟悉和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后回到基层,服务社区患者。针对目前生育政策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高龄产妇增多等情况,全市三级助产机构都将设置遗传疾病咨询师,为孕产妇提供生育知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