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三大担当与使命

11.07.2015  13:20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义桅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展示了21世纪中国的国际担当。“一带一路”将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谱写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分为三条线路:即以亚欧大陆桥为主的北线(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北京—南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中巴、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基本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地骨架。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注重石油运输,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偏重国家安全与能源开发。

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以泉州等地为起点,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历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涉及东盟、南亚、西亚、东北非等相关国家,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基础。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丝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为何要建设“一带一路”?从中国来讲,它具有三大担当;对世界而言,它肩负三大使命。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