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打造城南综合性交通枢纽
10月20日,三屯碑高架全线通车,从广汇立交到大湾南路用了5分钟,从大湾南路路口到火车南站用了11分钟……这也意味着乌鲁木齐东南片区有了东西向交通要道。高架、地铁、BRT、磁悬浮(预计年内开建)……今后三屯碑首个“P+R”式综合交通枢纽(即换乘停车场)建成后,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受地形影响南片区路网需提升改造
目前,从路网形态来看,乌鲁木齐现状路网整体呈“环+方格+放射”混合式布局形态。其中,老城区的路网布局呈不规则方格网。由于城市拓展受三面环山的地形限制,城市主要向北部发展,建设用地形成南北狭长的带形分布,在阿勒泰路和鲤鱼山路之间形成明显的扇形区域,并呈现较为规则的方格网。
三屯碑路西延新建工程将有效改善东南部老城区生活环境,完善交通路网,增强东南片区与火车南站的联系,加强主干路网与快速路的交通转换,有效缓解南部老城区交通压力。
三屯碑将打造成“P+R”式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乌鲁木齐经济快速发展,三屯碑附近环绕着公园、客运站、新疆大学等建筑,已是城南的一处重要人口集散地,在此开辟快速通道、缓解交通压力已是迫在眉睫。
目前,水上乐园附近正在建设三屯碑综合交通枢纽,今后将实现地铁1号线和长途汽车、BRT、磁悬浮、常规公交线路的换乘。构建充分衔接城市对外交通、地区区域交通与城市内部的交通无缝衔接综合性换乘枢纽,方便市民中转换乘。
“P+R”交通模式
“P+R”交通模式是国外一些大城市的上班族目前普遍采用的交通模式。
大意是指,家安在郊区,开自驾车上班,车停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转乘轨道交通到市中心。“P+R”模式的P指停车,R指换乘。它促成了公交出行与小汽车交通方式的衔接,是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