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牵手国内领先产业研究机构引领智能识别产业发展

04.05.2015  18:57

  一个“刷脸”的时代已经不远。通过获取和分析个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实现人员身份认证的模式,正创造出一个规模达千亿元级别的产业王国。这个有可能改变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产业,便是智能识别产业。


  随着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日前在滨海新区挂牌,未来新区有望成为国内智能识别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引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牵手产业领先研究机构


  在科幻电影中,最高端的密码门往往需要扫描的人的面部特征才能够打开。事实上,这个充满科幻味道的场景已经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发生。在国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就是从事这类研究的领先机构。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滨海新区共建的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新区揭牌。该研究院面向大数据时代智能通关、智能监控、智能消防、智能金融等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智能识别技术的迫切需求,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作为创新主体,引进生物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图像视频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企业资源,协同国内外优势科研力量,瞄准国家重大任务和国计民生重大需求开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和高技术产品研发。


  截至目前,该研究院已完成全部注册手续,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待研究院正式启动后,将进一步推动中科院自动化所相关技术到新区转化和落地,吸引聚集高端研发团队和创新企业形成产业聚集。研究院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和智能识别企业孵化育成基地。


  吸引相关领域企业落户新区


  “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目标是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发展集群,应该说未来滨海新区将成为国内智能识别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新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通过获取和分析个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实现的便捷、可靠安全的人员身份认证。”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候广琦介绍,目前由中国科学院谭铁牛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通过使用‘虹膜+人脸’的融合识别技术,可以使级别距离由过去的1.2米扩展到1.8米,即便是被扫描者戴着眼镜或者不配合识别,设备也可以在2秒内完成识别。”候广琦表示。


  研究院雄厚的创新实力,已经显露强大的产业聚集效能。早在去年年底,研究院刚刚落户新区,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艾思科尔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便表达了在研究院落户的意向。上周,中科天津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安排40余家智能识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与新区20余家企业进行技术发布、洽谈对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新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滨海新区与研究院将共同推进研究院建设。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新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好服务。研究院借助自身平台,将中科院一批研发成果转化,同时也吸引智能识别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企业到新区落户,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识别产业基地。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