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自费千万调研土壤问题 觅得新法治酸

06.03.2015  00:19

      全国人大代表、鸿达兴业集团董事长周奕丰曾因建设“广州圆”为广州人熟知,而今年他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土壤改良建议出现在全国两会上,得到了广东代表团团长黄龙云的点名表扬。

      过去两年,这位经济学博士、广州企业家“静鸡鸡”地做着一件与他的工作毫无关系的事情,他从2013年起自费到韶关乳源、翁源,清远清城区、清新县,茂名茂南区、高州市等多个地方,行程2000多公里,与当地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到农田采集土样,实地调研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情况,并获得了土壤专家的义务支持,最终发现了改良广东大面积酸性土壤的新方法。调研前后花费超过1000万元,全部从周奕丰的个人腰包中支出。

      缘起:

      集体视察发现土壤危机

      低调开始寻找解决办法

      2013年7月,周奕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关于土壤污染的集体视察和调研,发现“广东的土壤质量越来越差”。周奕丰说,广东土壤最主要的问题是酸度过高,有的地方土壤的PH值为4.0左右,土壤酸化相当严重。

      于是,周奕丰开始尝试寻找解决办法,他在韶关、清远等地找到当地的农户,说服对方拿出自家的土地开展改良试验,然后找到农科院和科技厅的土壤方面的专家,得到了专家的义务帮助,组成一个约10人的试验团队。

      据周奕丰介绍,两年的调研至今花费了约1000万元,但对于自费千万资金调研,周奕丰并没有多谈,他说:“发现问题引起重视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找到和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做的事情。”

      通过试验,周奕丰去年第一次提出建议国家高度重视电石渣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这份建议得到农业部的相关意见答复,财政部也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土地面源污染治理等科研工作。回复意见对电石渣在土壤改良中的运用问题从适用性、环保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实验研究和论证的要求。

      成功:

      数千亩田地改良试验

      成功将土壤酸度降低

      参照回复意见,2014年,周奕丰在农林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了茄子、水稻、菜心、萝卜、瓜果等为试验作物,在广州、江门等地进行了小区肥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以无害化处理的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酸性土壤改良剂能有效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镉、锌、铜、汞等形成难溶态沉淀,从而降低它们在土壤中的浓度和活力,降低作物对它的吸收,减少对作物的危害。同时,提高土壤地力,为农作物补充了钙、镁、硅等中微量元素,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经统计和方差分析,其增产效果显著,如当季水稻增产8%~10%等。

      “这是针对广东酸性土壤比较有效的方法,施用了电石渣为主要原料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后,水稻田土壤PH值从5.0提高到了5.7。”周奕丰的方法得到了来自相关专家、研究员和农艺师的肯定。

      建议:在全国范围推广 以工业商业反哺农业

      “治理土壤污染也没有大范围推广的措施,常见的工程措施,如换土、翻土、隔离等方法虽然效果好,但是实用范围小,代价高;常见的生物措施,如利用微生物、真菌等方式时间周期长,见效慢。”今年,周奕丰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验证,加快以电石渣无害化处理及农用资源化治理酸性土壤作为工业废渣改良土壤的推广和应用,在鼓励新创新、新产品的同时,促进工业经济的循环发展,以工业和商业反哺农业,保障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考虑到土壤改良的治理具有持续性、持久性,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改良治理才能卓有成效,周奕丰发现,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复所需资金巨大,且还存在一些污染责任不明确问题,需要政府性资金予以大力支持。他建议设立土壤改良“超级基金”,资金来源从工业指标和商业指标中提取,采用政府性信托基金运作模式,专人投资管理,独立核算。促使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如何让工业和商业反哺农业?身为企业家的周奕丰还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环保问题,除了政府本身肩负的责任和担当,也可通过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民营企业资本投资参与土壤的清洁治理,通过政府立项,支持前沿性、新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应用,解决土壤污染治理投入大的难题。

      从技术上找到改良土壤的方法,在资金上提倡工业商业的反哺,周奕丰还提出应对土壤污染防治进行专门立法,目前的相关规定仅在环境污染防治、农业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中有零星出现。

      为了让干净的土壤产出安全的食物,周奕丰告诉记者,只要土壤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土壤改良的建议就要一直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