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亿元试点企业到集装箱租赁世界第一

04.05.2016  19:43

   天津北方网讯: 8年前,渤海租赁在天津空港经济区成立,从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仅有1亿元的试点企业,到现如今全球第一大集装箱租赁服务供应商。8年多的时间里,渤海租赁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通过业务模式创新、租赁资产交易、兼并收购等手段,实现融资租赁业务与经营租赁业务、中国业务与海外业务的平衡发展。

   迅速崛起的海外并购之路

  2007年底,渤海租赁经国家商务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审批,成功注册在天津空港经济区,成立之初,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截至2016年3月底,渤海租赁的注册资本已达15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

  2016年初,渤海租赁再度斥资25.55亿美元完成了对Avolon的收购,收购完成后,渤海租赁便拥有超过400架飞机的庞大机队,此举也让渤海租赁位居到了全球飞机租赁行业前列。

  这一次的并购对于渤海租赁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其海外并购之路的一个缩影。

  渤海租赁财务总监许志伟告诉前沿新闻记者:“很多海外资源是很难通过直接走出去就能谈下来的。这几年,我们通过并购不断学习国外公司的企业文化,并拥有了一批优秀的海外管理团队。

  回顾这8年的发展,海外并购让渤海租赁在最快的时间内占领了国际市场。2012年渤海租赁斥资24亿元人民币完成对香港航空租赁的收购,正式进军全球飞机租赁市场。2014年公司斥资81亿元人民币收购全球排名第六的集装箱租赁公司Seaco,进入全球集装箱租赁市场。

  2015年公司斥资6.5亿美元完成对全球排名第八的集装箱租赁公司Cronos的收购,至此渤海租赁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租赁服务供应商,拥有并管理超过330万CEU集装箱,占据超过15%的世界集装箱租赁市场份额。

  许志伟说:“通过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我们确定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现在渤海租赁已经拥有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个市场联动,增强了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在许志伟看来是和业绩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当一个市场出现饱和的时候,另一市场可以立即作为补充,这也是渤海租赁区别于国内其他融资租赁公司的最独特的一个优势。

  而另一个优势则是与股东业务的高粘合度,许志伟说:“渤海租赁在飞机租赁领域与原有股东海航具有天然的联系,在该领域的拓展也是水到渠成。在公司成立之初,渤海租赁确立了以基础设施租赁为主的主营业务,并同时利用股东优势打造两个主要产品的策略。这两个主要产品一个是集装箱业务,另一个就是飞机租赁业务。专业化的项目上,我们看得更加通透,对市场的分析会更加准确。

   自贸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天津自贸区成立后,一系列新政的出台也让企业看到了新的机遇。许志伟分析说:“自贸区现有的政策利于我们融资渠道的拓展,打通境内境外的资金通道。

  许志伟还告诉前沿新闻记者:“在天津自贸区内,所有的租赁公司都可以实行意愿结汇。也就是说,我们在收取外汇的时候,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和对市场的判断,自由选择是持有美元还是持有人民币。这样,降低了币种交换过程中的汇率风险和汇差成本。

  他为前沿新闻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在飞机采购环节都是美元定价,那么融资租赁企业在融资过程使用的也是美元。但是当把飞机租给国内航空公司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按照原有的政策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样一来,融资租赁企业付出的资金是美元,收取的是人民币,其中就蕴含着一笔巨大的汇率成本。如果直接收取美元,则汇率风险和汇差成本都不存在了。不仅如此,除了成本问题,企业运营的便利度也大大提高。

  从《关于促进我市租赁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扶持租赁业的制度实施以来,天津市的租赁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渤海租赁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2015年底,国家相关部门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天津金改相关政策,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等。天津自贸区作为重要的金融创新区域,充满了改革的活力,帮助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渤海租赁不仅仅是中国融资租赁业龙头,同时也是天津市通过先行先试帮助企业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范本。相信在这片愈发开放的土地上,将会拥有越来越多像渤海租赁一样,在国际舞台上唱主角的企业。(前沿新闻记者李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