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大学往事:曾被视为杰出校友 聚会不谈工作

02.04.2015  14:09

      仇和对南农校友的“照顾”,在主政沭阳时期即有体现。熟悉沭阳政情的官场人士称,仇和在沭阳时便提拔了多位南农校友,例如沭阳县水务局原局长(副处级)李作为,其从乡长、镇长到镇党委书记,仅隔数月便一路提拔调动,并不寻常。就在今年1月,李作为因涉嫌贪污罪、受贿罪被检方立案侦查。

2006年,仇和。 CFP 资料

一位知名校友命运的坠落,并没有给他的母校带来太大的震撼。

初春,坐落于中山陵景区南面的南京农业大学静谧而祥和。温暖的阳光下,学生们三三两两围坐在草坪上谈天说地,不时的争论张扬着青春的气息。而严谨与踏实,却也同时写在一群群采集植物标本数据同学的脸上。

时光倒回37年前,20岁出头的仇和或许与他们一样,有着类似的生活与梦想。

那一年,20岁的仇和迎来了命运的第一次转变:从一名农村生产队长变身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入读南京农学院(后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

此后的四年时间,仇和和一同踏入南农校门的300多位大学生一样,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勤苦学习,踏实上进,实现了从一位农民到大学生身份的转变,毕业后即进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作。

不过,和他的多数同学不同的是,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共党员,仇和入学不久就当上了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并在大三那年当选院学生会主席,成为全校大学生的代表人物。

也许从那个时候起,仇和的从政基因即已萌芽,而官至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他,在30多年时间里也曾一直被这所大学视作骄傲。

遗憾的是,这一骄傲,随着中央纪委2015年3月15日的一纸通报,戛然而止。

“高校拿着筐去挑,挑着谁就算谁”

仇和的“骄傲”,还得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算起。而他能进入南农,其中还有一定的巧合性因素。

与当时全国多数农村知识青年一样,若非国家命运和政策的重大转向,考大学对仇和来说,原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据《政道:仇和十年》一书所载,1957年,仇和出生于苏北滨海县农村,父母均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原本9个孩子,因为穷病死了两个。5岁那年,仇和曾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弟弟,因为无钱治病而被丢在草席上等待死亡。

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仇和能上学,是牺牲掉三位姐姐读书的机会换来的。

18岁初中毕业后,仇和先后当过生产队计工员、副队长、队长、村团支书,直至乡革委会副主任。

本着对文学的爱好,闲暇之余仇和时常向当地报纸投稿。因为所投稿件众多,质量也不错,仇和还被盐城市委机关报《盐阜大众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评上优秀通讯员自然是好事。孰料,这一评差点打消了仇和参加高考的想法。

就在1977年高考前夕,盐阜大众报社通知仇和去参加为期40天的通讯员培训。是去参加培训还是复习准备高考,让当时的文学青年仇和陷入犹豫。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仇和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培训,参加高考。

“如果当时真的去了,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2006年3月,已当选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向《政道:仇和十年》的作者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因为是“文革”结束后的首次高考,仇和像不少考生一样,对这样的高考仍抱有怀疑,也就没好好复习。好在底子不错,仇和还是幸运地考上了。

但初次恢复的高考依然有不少不周之处。仇和回忆,当时管理很乱,考生档案都堆在仓库里,“高校拿着筐去挑,挑着谁就算谁。”

“我报的是徐州师范学院,却被南京农学院挑中了。”仇和后来说。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