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之士从全国各地来到新区 逐梦在新区

20.05.2015  16:26

秦川
秦川和同事们在一线
赵新华
赵新华(左)和郭明义

   天津北方网讯: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经济、社会、文化都在飞跃发展,同时对各类人才也有进一步需求。有志之士纷纷从全国各地,带着技术和专业技能来到新区。滨海新区对于人才的“虹吸”效应已经显现,这片热土承载了更多行业精英的希望和梦想。

   秦川:

  愿为新区献出自己全部专业技能

  秦川是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五年,已经成长为一名科技型、创新型、管理型的复合人才。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他在岗位上踏实钻研,为滨海新区的改革发展和建设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秦川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当时正值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际,他毅然选择了扎根滨海新区,进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作为滨海新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秦川从踏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就主动肩负了建设滨海新区的责任。

  秦川参加工作后,主动提出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编制集团内部科技报纸《建设科技资讯》。这份报纸每月出版,及时将国内外新材料、新技术、绿色建筑等领域,近百项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介绍推广给全集团。报纸还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2012年城市内涝等),收集相关科技信息制作专刊,专题介绍国内外相似案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有效提高了集团员工的知识水平和科技素养。编制科技报纸这一小小举动,不但让集团员工受益,也带动了滨海新区建投集团的整体质量发展。

  秦川在滨海建投集团工程部工作期间,牵头组织了中央大道、海滨高速、滨海新区第一垃圾焚烧发电厂等3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后评价工作,对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建设项目管理后评价报告》,对后续工程的建设管理具有很大的指导借鉴意义。

  2013年,随着建投集团大量路桥基础设施的建成通车,其养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滨海新区交通的顺畅,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滨海新区路桥养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秦川主动与新区建交局、环容局、财政局多个政府部门进行深入沟通,通过不断的创新思路,最终建立了建投集团路桥养管机制,并签订了《滨海建投集团建成道路桥梁及附属设施养护管理协议》,完成了24条滨海新区骨干道路的移交养管工作,保证了近200公里、600万平方米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为解决滨海新区新建成路桥的养管问题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并促进了滨海新区路桥养护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制度的建立,推进滨海新区深化改革和发展。

  2014年,随着新区“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的全面展开,秦川调入集团下属滨海新区公共产业建设管理分公司工作,负责滨海新区教育民生工程的建设工作。面对新区教育基础设施老旧、亟待改善的严峻形势,秦川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立项、概算批复、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招标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他还主动深入基层一线,与参建单位同吃同住,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确保了近10万平方米改造工程的按时完工。

  很多人都说秦川做了很多本不必由他干的工作,但是秦川从来不计较这些,“决定在滨海新区工作、生活,这里就是我的家,如果我还有一点专业技能,我愿意全部拿出来让滨海新区更好。”秦川告诉记者,在一线工作中,如在混凝土材料抗震抗冲击、港口工程建设等领域,他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多名教授学者合作,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科技论文7篇,其中多项研究不仅对滨海新区有借鉴意义,对全国建筑工程施工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赵新华:

  “好大夫网”设主页点击超300万次

  赵新华是滨海新区港口医院疼痛医学专业医师,几年前,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医院疼痛科,为滨海新区广大急慢性疼痛患者解除病痛。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黑龙江毅然选择天津,赵新华认为这是自己最正确的选择。

  2002年,赵新华获得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找工作时他就认准了天津港口医院。天津港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赵新华认为,依托天津港而建设的医院一定会有更多发展和学习的机会。

  在港口医院麻醉科工作期间,赵新华发现很多急慢性疼痛患者到医院治疗,却找不到一个专业科室可以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比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骨科、外科、内分泌科等都有理由接受治疗,但是专业科室只能诊治专业病情,却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令赵新华兴奋的是,在他了解到这一矛盾时,卫生部已经下文鼓励医院开创独立的疼痛科室。2012年,赵新华到天津医科大学继续深造,取得麻醉学专业硕士学位后,又到北京宣武医院疼痛科进修学习,他已对疼痛科室创办胸有成竹。

  2012年,赵新华在天津港口医院疼痛科独立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成功建成了一个全新的独立的临床学科,成为港口医院第十二个临床科室。记者了解,赵新华开展疼痛科业务三年,疼痛科月门诊量增加了1000%,月业务收入增加了1000%,月医技含量增加了1500%,成功建立疼痛科病房,成为医院发展最快的临床科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今,港口医院疼痛科就门诊量、业务收入、开展业务种类等指标在疼痛医学学科居滨海新区第一名,达到了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疼痛科发展的水平。疼痛科室创办以来,至今未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取得了良好的患者认可度。

  创立新科室初期,很多患者对此并不了解,赵新华就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借助互联网为市民普及知识。他在中国最权威的“好大夫网”建立天津港口医院疼痛科主页,目前该主页点击量早已经超过300万人次,连续几个月进入所有专业天津在线好大夫排名前五名。借助好大夫网,赵新华为咨询患者答疑解惑,指导患者日常保健以及饮食注意事项等,并鼓励患者面对疼痛积极治疗。赵新华还开通了天津港口医院疼痛科专业科室微博,以及疼痛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各种临床疼痛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扫盲。

  赵新华说,近些年滨海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日新月异,区域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这更坚定了他当初来天津滨海新区的选择。如今,医院每年都会在全国招聘有专业技能的医疗人才,赵新华不甘落后,继续学习,他们的努力会让滨海新区百姓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