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5.8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投入使用
内蒙古包头市从2012年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去年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目前,包头一期5.8公里综合管廊已投入使用,并将于明年完成全市三期共34公里的建设计划。
综合管廊均匀覆盖新都市区,实现24小时监控
包头市分别在新都市区及北梁腾空区建设综合管廊,其中以新都市区为主体,拟建设长度26.8公里。新都市区综合管廊采用干支混合型布局,基本均匀覆盖新都市区整个区域,全部工程接近完工。
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都市区综合管廊均建在道路边缘绿化带下面,设计电力、供热、给水、通讯、广电、中水、污水、燃气等8种管线入廊。管廊以双舱设计结构,各自独立,设有电力专舱(容纳广电、通讯等线路)。双舱标准断面7.25米×3.5米,入廊管线分层固定在舱内四周支架上,中间留有人员行走管廊。
“让雨水管线入廊,可做到管道泄洪;也可以利用管廊自身的排水功能泄洪。”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管廊建筑技术、结构设计,预期使用寿命达到100年。
从检查口入廊维修管护,避免道路反复“开膛破肚”
“包头市的地下管线有很多种,经常需要开挖维修;管线涉及10多家单位,各管线单位往往根据自身的需求,在不同的道路、时段挖掘敷设管线,有时甚至出现不同单位管线规划‘打架’,道路被反复‘开膛破肚’。”
如今新都市区建了综合管廊,控制中心可以实时对管线进行监控,管廊线路设有多个检查口,管线遇故障,工人直接从检查口入廊进行维修作业。“这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告别‘拉链式马路’现象。”同时,管线统一入廊极大节约了城市空间资源。城市寸土寸金,地上架设高压线需要在地面预留一定宽度的专用空间,而直埋地下的管线也会对道路及两侧造成占用。把各类管线集约布置在综合管廊内,通讯、电力等系统未来就不再需要电线杆、高压塔以及城市上空的“蜘蛛网”。
入廊费高昂导致收取难,或强制入廊
在已经建成的地下管廊两个舱里,综合舱里的供热供水管道已经入廊,电舱里为高压电线准备的支架仍然空空如也。
“综合管廊投资建设成本大,需要将前期建设投入和将来运营成本分摊到入廊单位的入廊费中,入廊费较为高昂。而有些单位因原有线路存在,就会继续使用,不愿入廊。”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该区域内的所有管线必须入廊”“实行有偿使用”。“然而现实中,因各个管线利益主体间关系复杂,入廊后管线主导权归属、入廊费核算标准等尚未明确,‘全线入廊’还存在难度。”
根据国务院意见精神,包头市政府出台了《包头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采取“强制入廊”,规定已建管廊区域内的管线,除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无法纳入管廊的管线,其余管线必须按照专项规划要求进入管廊;在地下综合管廊以外的位置新建管线的,有关部门不予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