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
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天津北方网讯: 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制造业是天津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本市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先进制造为支撑,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以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为主要途径,加快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实体经济的“加法”、节能减排的“减法”、转型升级的“乘法”和整治隐患的“除法”,努力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设研发制造能力强大、占据产业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21%以上;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000家,尽快形成先进制造与研发转化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0万元/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降至80元左右;制度体系显著完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制造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有利于效率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用好自贸试验区制度优势,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高端装备、先进技术和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于天津制造业比较优势,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降低制造成本和深化改革开放四方面主要任务。
创新驱动方面,主要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完善引才聚才新机制六个方面,加快培育新动能,增强本市经济发展后劲。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突破200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300个“杀手锏”产品;探索建立100个行业领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10个产业公共技术平台、5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20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分支机构与产业化基地;将自创区建设成为创新主体聚集区、产业发展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开放创新示范区;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解决融资难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完善现代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千人计划”“千企万人”等人才计划,全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
转型升级方面,重点实施万企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妥善化解过剩产能、深入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以及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大举措,全面推进本市制造业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龙头企业培育,打造10家千亿级总部企业、100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1000家左右企业开展技术装备改造;以钢铁行业为重点,压减粗钢产能900万吨,整治“散弱低粗污”企业,关停一批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全面发展智能制造,推进设计、制造、产品、服务和管理智能化;到2020年,全市重点产品质量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20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降低制造成本方面,主要结合本市第一批20项具体措施,进一步研究提出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人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资源成本、物流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六个领域着手,持续用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全面落实“营改增”改革任务和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用好失业保险金,加大企业稳岗补贴力度;降低企业贷款中间环节成本,用好“两行一基金”等政策性资金,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低成本资金;推广“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验放”等便利化措施,提升制造业原材料、设备、产品通关效率;加大对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生产、管理、销售环节成本。
深化改革开放方面,主要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促进自贸试验区服务制造业发展和加强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四个方面,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释放制度红利。全面深化“十个一”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创新行政管理,提高服务效能;以“四个一批”改革为重点,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积极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全面落实各项制度创新举措,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本市优势产能、高端装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服务“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