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创业赛争相登场 专家解析其中“奥秘”
空港经济区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记者宏旭摄
天津北方网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创业大赛也在全国风起云涌,在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的滨海新区,开发区、空港经济区、高新区、中心商务区等区域大大小小的创业大赛接连登场,在这里创业者们抒发着对梦想的执着信念,也吸引了众多的有创业梦想的人前来观摩。但创业大赛能否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从创业大赛中,这些创业者又得到了哪些收获?记者日前采访了参赛者、赛制承办方和专家评委,谈谈他们眼中的创业大赛。
参赛者案例1
金白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滨海新区首批众创空间——北大创业训练营天津基地的入孵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李子健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公司携核心产品一款可视化移动多点互联系统——“天方夜秀”,参加了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天津赛区并取得二等奖。
李子健告诉记者,这是他本人第一次参加创业大赛,其实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收获颇丰。
为参加创业大赛,李子健的公司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公司的核心产品“天方夜秀”目前还处在调试,待上线的状态。为了这个大赛,他们专门做了一个PPT,初赛、复赛,通过专业指导也进行了一次次修改,到决赛时拿出了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PPT演示。
李子健对记者说,通过大赛他和团队开拓了思路,长了见识。“虽然是创业者,但以前感觉我们更像个‘个体户’,不知道还可以用‘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通过参加这个大赛,不仅拿到了奖金,而且接触到很多创投机构,他们也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跟我们合作。此外,通过大赛我们看到很多款手机APP都很具备市场潜力,大赛让我们这些同行们在一个平台上一较高下,这是既有挑战又很兴奋的事。”
令李子键没想到的是,在比赛期间他跟很多参赛者成了朋友。“这些朋友在技术方面对我们也是有很多支持的,比如说这次APP大赛参加创意类的一个参赛者,他在我们这个软件上提出了意见,说我们做的某一个背景不够伤感,他帮我将色调改了改,使传播效果明显提升。”李子健说。
参赛者案例2
滨海创业者陈璐是天津雾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与李子健一样,他也是在参加创业大赛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创业项目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升。
陈璐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一共参加了新区两场创业大赛,一个是空港经济区的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他的项目进入了复赛。另一个是第二届泰达创业大赛,进入了32强。“我觉得参加创业大赛得奖金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一个推广的平台,不仅可以展示公司,也展示了我们的项目成果。”陈璐表示,自己在台上讲项目的同时,与台下专家和创投机构的负责人题问环节,也让他对自己的项目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主要还是在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方面,通过跟一些创业大咖和创投机构负责人的交流,我对产品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加贴近市场。”陈璐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经在和风投进行接触,如果未来能够顺利“联姻”,全归功于在创业大赛上的展示。
陈璐透露,目前,已经获得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入场券”的他,准备带着自己的项目再出发,争取能够通过大赛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
专业人士建言
参赛是创业者自省的过程
担任新区多场创业大赛决赛评委的北大创业训练营天津基地总经理袁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者通过创业大赛可以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全方位审视和盘点,想要在台上专家高压评审下还能“自圆其说”,必须先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估。
“其实这个过程也是逼他们进行‘反省’的过程,往往会引发对项目的优缺点的新认识。而且在众人面前将自己的项目简洁说清楚是创业者的基本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销过程。所以,通过参加创业大赛可以逼迫创业者在台上努力把自己项目高质量地表达出来,其实这对于未来他们接触客户或者创投机构都是很有帮助的。”袁航表示,参赛者通过参赛还可以得到评委对项目的评价与反馈,有助于让他们规避创业的盲区或者误区。
“往往自己的项目怎么看怎么美,但是放在专家的评判当中,可能就有很大问题。另一方面参赛还有机会观摩别人的项目路演,能够接触大量的创新创业的模式,这也是学习的好机会。此外,通过参赛还可以让创业者了解和其他人相比,自己项目到底水平如何,有哪些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又有哪些还不成熟。”袁航告诉记者,一些创业者往往认为自己的创业项目是唯一的,没有类似的竞争者,但是评委们接触的项目十分多,经常会直接指出很多项目其实在市场上已有先行者,包括互相之间的优劣势比较,这对创业者帮助很大。
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搭桥
对于承办过新区多场创业大赛的空港经济区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李金辉来说,创业大赛主要是为参赛者解决两大方面的难题,一个就是资金对接问题,另一个就是市场资源对接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能让创业者走得更远,而目前的一些创业大赛在赛程设置和环节上也都是有针对性地瞄准以上两点。
李金辉介绍,很多创业大赛的组织方或承办方都是一些创投机构,这样能有更多风投资源来对接,在资金方面实现很好的平衡。
“特别是中小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拿到银行贷款都比较难,初创企业就更不用说了,创业大赛让一些项目和创投机构能够形成对接,风投资金能为初创型企业解决部分融资难的问题。”李金辉对记者说。
知名互联网孵化平台36氪天津站站长栾天认为,目前创业大赛各地都在做,而大赛的主要评委以资深投资人或创业成功人士为主,他们参加创业大赛除了作评委外,也是在看有没有合适投资的项目。对于创业者本身来说,还是希望通过拿到创业大赛合适的一个名次来造自己的声势,而最终的诉求点还是要拿到投资,这是一个捷径,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拿到天使融资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提升大赛水平避免同质化
目前,虽然创业大赛很多,客观上促进新区创业氛围。但创业大赛在水平参差不齐。袁航表示,目前大赛也存在60分、70分、80分等各种水平和层次高低不同类型。但首先我们要创造这个氛围,当这个氛围起来之后,人人都关注创新创业,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
袁航认为,在开展创业大赛时要注意不要完全以选拔为目的。选拔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能在评审的过程中,多拿出一些时间给创业者做相应的点评和反馈会给创业者更多帮助。
“一般成熟的创业大赛都会有项目路演前的辅导,项目路演辅导不光光是提升表现形式,包括整个战略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都会给予相应的反馈,但很多大赛在辅导和反馈的环节是缺失的。”袁航告诉记者,在今年第二届空港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就加入了路演辅导等环节,从效果上看对选手的帮助还是十分明显的。
李金辉表示,目前创业大赛类型很多,有一些创业者四处去参加大赛,为了比赛而比赛,而不再安心去创业了。“因为国内好项目和人才其实就这么多,有的创业者参加不同大赛的主要目的就是来回大赛奖金,最后在一些区域注册完企业,但不进行真正的公司运营,这个现象也是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李金辉表示,参赛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是能否通过参加大赛真正获得他们想要的资源,如创业培训或风投和市场对接等,而目前一些大赛因前期准备不足等先天缺陷导致效果并不佳。
栾天认为,今后创业大赛的一个方向可以从为传统行业转型的角度来设计,目前传统行业本身发展有痛点,可与一些参加创业大赛的技术团队相结合,形成比较“靠谱”的项目源。栾天表示,“创业大赛各地都在搞,但每场大赛的诉求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主办方是为发现好项目进行投资,有的是为了政府招商等,所以找准自己的诉求点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赛前进行充分定位,更需要在前期进行深度策划,从而更好地设计出比赛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