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南开医院院长王西墨:做患者最需要的事

30.07.2015  10:05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天津北方网讯: 总有一些经历让人难以忘怀。对于全国优秀援藏干部、市南开医院院长王西墨来说,18个月的援藏经历把他和西藏昌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那片他曾认为远在天边的地方,已经成为他难舍的第二故乡……

  2007年6月,肩负着天津医疗卫生系统全体医护人员的重托,作为天津市第五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王西墨踏上了西藏那片神圣的净土,担任昌都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那是一天深夜,值班医生打电话说急诊送来了一位病人,家属哭着让天津医生救他。王西墨立即拔掉输液管赶到医院,病人叫罗丁,半年前做了结肠癌手术,在腹部造口排便。手术后出现肠瘘,再次手术,再次出现肠瘘。肚子上3个肠瘘和瘘口不停地往外流肠液和大便,把周围的皮肤都腐蚀了,疼得每天要打大量杜冷丁,辗转附近城市的几个医院,医生们都无能为力。王西墨迅速安排他入院治疗,查阅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并与国内外多位普外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最终手术非常成功,经过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罗丁奇迹般康复了。

  罗丁只是王西墨救治的许许多多危重藏族同胞中的一个代表。进藏工作18个月,他将自己的知识、心血和汗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昌都人民,完成了9项当地从未开展的手术,为昌都培养了一大批医疗专业技术骨干,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正是由于他的到来,加快了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步伐;也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不仅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在藏东三江大地高唱,而且当地也多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由于援藏期间工作表现突出,2008年王西墨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援藏工作先进个人和天津市劳动模范。2012年,王西墨的先进事迹被录制成电视片《天边不再遥远》,被评为100部优秀党员教育片,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在全国进行展播。

  从2013年起,王西墨担任了市南开医院院长职务。根据医院发展和患者需求,他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升能力、便民惠民”这条主线,将医院发展思路确定为以传承吴咸中院士开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为核心,以西医结合临床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平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围绕这一目标,南开医院党委以基层党建为抓手,着力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综合医院“急危重难”救治体系,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王西墨说:“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院和医生永远的宗旨和追求,一个好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一颗关爱病人的心。”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每次给病人手术,他都会提前来到手术室,帮助病人摆体位,做手术前的准备;每次手术结束,他都要求医生和护士一起把病人抬上车,送回病房。病人醒来时,他总是要求主管医生在第一时间站在病人床边,查看术后情况,询问病人感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折射出他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也包含了他对患者的无限深情。

  为了建立以改善患者感受为核心的医疗服务体系,他带领相关部门充分调研,调整急诊科抢救区的布局,在急诊区域配置了药、检、放相关设备,使急诊科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建立了公益性外科疑难病多学科诊治中心,制定了疑难危重病抢救成功奖励制度,形成了涵盖神经科、胸科、骨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学科的危重症综合救治体系。同时,该院还成立了综合行政办公室,负责接待处理院内外来电来访、纠纷投诉等,严格落实首诉负责制,耐心细致地做好协调、解释等工作。

  一系列的举措使南开医院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测评持续提升。2014年,南开医院门诊量8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9.9%;出院2.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0.9%;手术总例数1.37万余例,同比增长12.2%。市卫生计生委测评结果显示,南开医院综合满意度达97.2%,超过全市三级医院92.7%的平均综合满意度,在全市卫生行业内名列前茅。

  点评

  一个医生最大的回报就是病人的信任与康复,王西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医生,他付出了自己的仁心仁术,换回了患者的深深信赖;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他积极探索强强联合、交叉兼容、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创新开展工作,努力保持和巩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敬业是基础,精业是根本,尽责是本分,建设自己信得过的医院,培养自己信得过的医生”。无论是做社区医生还是当院长,王西墨都信守承诺,不改初心。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