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03.03.2015  16:07

【醉中国·学习经典】第十二期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七)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书法丨孙旭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子曰师说 | 曹雅欣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指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大学之道”

习大大引用的这句古语,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

首先解释一下 “四书” 的概念。“四书五经”这个词经常被提起,一般用在形容众多的经典书籍,其实,这个词里是包括了一共十一种儒家经典著作。

而其中的 “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经典 ,涵盖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自宋元以来,这四部书 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了莘莘学子的教科书 。可以说,“四书”代表着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最主流的思想智慧。

而《大学》,过去是在“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

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是《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由此可见这句话的重要性。

什么叫“大学之道”呢?这里谈到的“大学”,和我们今天普遍所指的高等学府大学概念不是一回事。 儒家强调的“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君子之学、是走向人生大道的学问 能开始研习“大学“,就意味着心理成人的开始、就要求着君子之德的遵守、就开启着光明大道的修行。

所以《大学》开篇的“三纲领”,就是对于“大人之学”的三项总要求。

习大大在“五四青年节“把这句古语讲在中国大学的代表北京大学,就是提醒全国所有已经迈过十八岁成人年龄、已经完成成人礼仪式的 青年学生,应该去真正成熟地做一个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成年人。

(二)“在明明德”

“在明明德”两个“明”字,前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是形容词,意谓“光明的”;连起来是说,人要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使“人之初,性本善”的明善部分发扬光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的种子、也有恶的因子。对此, 孔孟之学坚持“人性善论” ,认为人的天性里还是良善为主,所以 后天的教育,就是依靠道德的引导把人性之善开发出来、鼓励出来、彰显出来、践行出来,让德善的力量在每一次观念抉择时都占上风。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以儒家荀子为主的 “人性恶论” ,在人心善恶的两面性上,他更强调的是人性中天生裹挟的恶之花,要改变人性需要“化性为伪“,伪,就是人为的意思。所以他教出的弟子,是韩非子、李斯这样典型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强调“法“的严整,就是不信任人性的自我管束,要用法的手段来惩治人性之恶。

那么, 人性既然天生具有善恶两面,最合理、最成功的应对方法,就是采用“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既要依靠德善的引导来实现自律,又要依赖法治的约束来实行他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启迪人心的一种温暖力量与正面教育。 一个人如果能学会审视自我、能不断地朝着光明前进,那么,这样的修身过程,就是大人之学,就是君子所为,就是大学之道。

(三)“在亲民”

对于“亲民”一词,有不同的释读,理学家朱熹认为通 “新民”,“亲”即为“新” ,就是图新、向新、革新的意思,要不断改故向新、不断自我求新。如果联系前面一词“在明明德”的要求来看, 那么“亲民”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的意思。

对“新”的重视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一种文化心理,也是能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可参考阅读“学习经典”系列解读之“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在国家层面,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价值理念;在社会层面,有“日新之谓盛德”的价值追求;在个人层面,有“温故而知新”的价值目标。

“在亲民”,就是要求人通过追求光明、彰明德善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新自我、刷新成就。

是以好的新我来覆盖旧我,是以日新月异的发展来呈现鼎故革新的动态。

如果说 “明明德” 是内心源点,那么 “在亲民” 就是努力过程。有了光明的起点,有了日新的行进,还要有伟大的目标 ,——目标就是第三个词所指,“在止于至善”。

(四)“在止于至善”

“止”是达到,“至”是极度,“善”可理解为“好”,“止于至善”,就是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

任何完美境界当然都不存在,任何极致追求都很难实现,所以《大学》教导和提倡青年人才的, 是把对人性至善至好的追求当做理想目标来看待。

有了宏伟的正义目标,有了坚定的价值理念,那么,只要人心向善一点点、只要每天向新一点点,就是朝目标接近了一点点。

既然《大学》是关乎终身的大人之学,那么,君子修行永远没有成人定格的完成时、大道之行永远没有停歇时 。“在止于至善”,美好的理想设定、人格的完美追求,是让人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境界的正面价值引导。

所以,不要怪我们的古人要求太高, 我们的文化,是很早就懂得了用正能量来激发人性向好的本能。

理想的旌旗招展,催发了人生向新的永动力,让人心永不懈怠,永不老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人之学的法门,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性,在于不断向新向好,在于以美善目标为终身追求。

习大大把这句重要古语送给青年学生,是在期待我们的“大学”出“大人”。 无谓官职、只论品性的“大人”,是品格上的君子,是学业上的才俊,是心理上的成人,是国家的真正栋梁。 (文/ 子曰师说 曹雅欣)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子曰师说微信社总编辑。

青年文化学者。独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国艺解说者。

光明网“醉中国”专栏作者。在光明网开设“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版面。其“国学与时政”系列文章,分别被全国上百家主流网站广为转载。

策划并撰写了“琴梦中国”系列作品,包括《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等。

“国艺解说”是曹雅欣首创的一种讲与演并重的、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中,担任每场音乐会的文化主持。

始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把国学、国艺做时代性解读。

书法: 孙旭东,1994年12月入伍至总参陆航部,1976年1月生于安徽庐江,供职于安徽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受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安徽省青年书协副秘书长、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第十届安徽省青联委员。



原标题: 【学习经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