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12月21日
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16〕19号)、《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回顾
“十二五”是我市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跃升期,科普工作紧密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美丽天津建设,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成果。
1.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组织科普讲座、展览、竞赛等25万余次,覆盖人群6300多万人次,累计发行科普图书2902840册、科普期刊6680704册,电视台播放科普节目时长20929小时,电台播放科普节目时长6631小时,有力的提升了公民科学素质。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十一五”末期的 7.92% 增长至12.00%,位居全国第三位。
2.科普设施体系更加完善。积极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教育基地达到87个,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2个。初步形成了包括12个科普场馆、12个科普主题公园、18个青少年科普活动站、45个专题基地以及4137个科普画廊、4380个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6766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等基层科普设施在内的科普设施体系。每万人拥有科普场馆建筑面积达到189.83平方米,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8.3%。科普教育基地年接待量1900万人次,是“十一五”末的5.9倍。
3.科普原创水平不断提升。在出版、影视、动漫、创意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原创作品。《航天简史》等4部作品获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称号;《天津精神》等23种31本作品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称号;《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这样》等3部作品入围科技部“全国科普微视频和动漫大赛优秀作品”;科普剧代表作《手卫生》获得“全国全民科学素质文艺调演优秀奖”。科普展教品研发取得长足发展,多项产品被录入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4.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力推动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培训不断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素质。截至“十二五”末,天津市科普专职人员达 3034 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65.9%。科普兼职人员34829人,注册科普志愿者44363人。“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共23人荣获“全国社科普及专家”称号,12人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奖。
5.科普特色品牌日益显现。依托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社科普及周等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追寻创新的足迹—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被列为国家科技周重点示范活动,社科普及周受益市民达20万人次。培育了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天津市科普创意APP及微信公众号大赛等品牌,形成了“科普天津”、“天津科普说”、“天津社会科学普及”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科技下乡活动累计举办6000余场,促进10万余人次科技工作者下乡服务;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动近20万农民学习掌握农村实用技术。
6.科普保障力度持续增强。修订完善《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正式纳入地方行政法规,出台《天津市科普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科普法规与政策不断健全。科普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15年市、区(县)两级科普专项经费筹集额达到6974.5亿元,比2010年增加48.7%,有效保障了科普工作开展。
“十二五”期间,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公民科学素质比例与北京(17.56%)、上海(18.71%)相比仍然偏低,科普的覆盖面和科普力度需要不断提高。二是市区两级财政科普投入不足,人均科普经费有待大幅增长。三是科普基础设施利用率不足,科普教育基地接待量仅为上海的1/3。四是科普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不够,对新媒体在科普传播中重要性的认识和利用不够。五是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源尚未充分调动,科普社会化模式有待创新。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是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迈进的关键时期,科普工作整体面临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科普承担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指出,“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主动服务创新发展,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向科普提出新任务。建设全球一流的创新型城市迫切需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科普工作要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瞄准新方向、承担新任务,着力激发创意、大力宣传创新、主动服务创业,努力营造人人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是新科技革命对科普工作模式提出新要求。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即时、互动、体验、休闲等已成为当代人们参与科普教育的显著特点。新时期科普工作要积极推进 “互联网+”,广泛应用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强化模式创新,提高科普工作效率。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市委第十次党代会、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开放协同、普惠共享,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主线,以提高科普能力为重点,以创新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为依托,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为建设全球一流的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天津市公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普能力显著增强,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协调发展,科普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文化氛围明显优化。
1.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到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6%,继续居于全国前列,公众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2.科普能力显著增强。科普教育基地超过130家;形成20部以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原创科普作品;利用新媒体传播科普的渠道不断丰富,形成2—3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活动;科普国际合作交流水平继续提升。
3.科普产业加速发展。科普展览、旅游等细分产业快速发展,科普产品市场更加完善,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的科普企业,形成1-2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普产品品牌。
4.科普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普投入大幅增长,人均科普经费稳步提升;万人拥有科普人员数达到20人;科普监测、评估和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有力。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1.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行动
实施科技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科教融合,编撰科普教材,扎实推进各阶段科技教育。推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实验室向公众开放,支持建设智能机器人、3D打印、图像处理等一批科学探索实验室。
推动青少年课外素质拓展。面向前沿技术和产业创新领域,组织“青少年科技展会行”等系列活动,拓展青少年科技视野、激发科学好奇心;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小小工程师”创新大赛等活动,重点培育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继续举办“挑战杯”等系列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活动;支持科普教育基地、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站;探索建设“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众包平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线上线下融合。
2.城乡劳动者职业素质攀越行动
完善农村科普服务网络。在我市10个涉农区,深入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新建一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动示范基地与生态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建设服务现代农业基层示范点,促进农村科普便利化,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支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加大农村科技帮扶力度。继续推进农村科技帮扶工程,选派10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建设100个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村科普带头人。组织农民技术培训、现场观摩、进村入户等各种类型的科技帮扶活动,提高活动频次和覆盖人群。
提升城镇劳动者职业素质。面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重点组织科技企业在岗职工安全生产、职业技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培训。鼓励企业设立“先进制造业科普车间”,支持科技企业创建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
3.社区居民科技素质提升行动
加强社区科普宣传。以市内六区为重点,组织“百名专家进社区”、社会科学“理论超市”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移动互联、健康生活、防灾减灾、反邪教宣传等科普宣传,提升居民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壮大社区科普专兼职队伍,重点建设一批“科普示范社区”,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创新意识强化行动
组织科学素质大讲堂活动。举办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社科理论学习等专门针对我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公务员对科学知识、科学规律、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与水平。
搭建领导干部创新驱动发展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天津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移动端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聚焦工作实际和发展前沿,开发科学知识系列精品微课程,有组织、有计划的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供随时随地的网络培训。
(二)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5.科普设施强基行动
建设一批特色科普基地。围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结合我市优势科技资源,在航空航天、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建设“载人空间站青少年太空探索实验室”、海洋馆等一批特色科普基地,促进我市优势和重点领域前沿科学技术的普及。建设一批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加强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
增强科普基地服务能力。研究制定科普教育基地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动科普基地与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全面提高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流动科技馆内容开发,提高科普大篷车的管理运行水平,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等科普活动。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推动在我市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增加科普设施,进一步引导已有公共设施拓展科普教育功能。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建立一批社区科普体验厅;支持工业生产线、农业示范园等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体验式、互动式服务。
6.科普创作争先行动
支持一批科普原创作品。鼓励我市高校、院所、科技企业、传媒集团等社会各界跨界参与科普创作,形成一批高质量科普图书、微视频、动漫作品和专题片等科普原创作品。
促进科普产品研发转化。支持科普产品研发,引导社会力量开发科普展品和教具,鼓励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科普产品研发示范基地。支持科研成果、前沿技术等创新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科普与科研紧密结合。
7.科普传播数字化、智慧化行动
完善科普网络传播平台。进一步提升天津科普网、天津公众科技网等平台影响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普传播平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即时、快速、便捷的优势,开展精准式科普推送。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大力应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技术,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网络科普产品,增强科普传播的互动性与娱乐性。建设数字科普馆、虚拟科技馆,进一步增强科普设施的服务能力。
建设科普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完善网络科普舆情监测,协同整合机构、群体、企业和公众科普信息,形成机构、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跟踪反馈、实时回应的工作模式,增强科普服务的互动性和有效性,提高科普资源利用效率。
8.科普产业化培育行动
促进科普产业多元化发展。围绕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结合公众科普需求,按照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前沿技术普及,加快科普展教品、科普影视、科普展览、科普旅游等细分产业的发展。
加快科普类中小企业培育。加快扶持一批从事科普展教品生产、科普影视制作、科普网络与信息产业的科技型企业,加大对重点科普企业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开发科普旅游资源。鼓励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科技成果展示会。设计2-3条涵盖科普场馆、主题公园、工业生产线、大型科研设施、领军企业等科普主体在内的科普精品观光旅游路线。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9.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行动
优化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大力弘扬自由探索、大胆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营造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加强企业创新意识,提高系统化创新方法应用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强科技政策法规宣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形成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形成富有活力的创业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进一步完善创业宣讲机制,组织优秀企业家、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投资者走向荧幕,广泛传播创业精神。鼓励众创空间进校园、进社区、进场馆,组织创客俱乐部、创客联盟,进一步在全社会厚植创客精神。
10.科普交流协同行动
积极促进科普社会化。调动各部门和各区积极性,加强协同联动,形成相关部门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合力。广泛动员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社会公益组织、新闻媒体以及大众参与科普创作与传播,形成全社会协力推进科普的良好格局。
加强区域科普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区域科普交流与资源共享,推动建设京津冀科普联盟,组织京津冀科普行、设计之旅、夏令营等活动,建立常态化的区域科普合作交流机制。
大力开展国际科普交流与合作。加强优秀科普展教用品、图书音像制品的引进,与先进国家和地区联合举办科普展览和创新文化活动,支持我市优秀的科普成果走向海外市场。
11.科普活动品牌化行动
打造一批天津特色科普品牌。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社科普及周等活动期间,重点推出天津工业遗产科普展、魅力天津科普行等展现天津特色的系列活动。组织好“科普微视频大赛”、“科普讲解员大赛”、“科普创意APP及微信公众号大赛”、“科学大咖秀”、“大学生/企业创新方法应用大赛” 、“天津市公民科学素质电视大赛”等科普品牌赛事活动,推动一批高端讲座和重点学科学术研讨活动常态化。
支持各区打造区域科普品牌。鼓励各区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特色,组织“科普艺术展演”、“微电影大赛”、“企业创新大赛”、“理论超市”等凸显本区县特色的优秀科普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天津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组织管理、统筹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形成部门联席、市区联动、媒体合作、专家协作的科普联动机制。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对科普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落实规划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逐步探索将科普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二)加大经费投入
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加大市区两级科普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力度,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效益和水平。优化科普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科普。加强对科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三)优化人才队伍
着力建立科普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基层科普管理人员、科技教师、科普讲解员、科技记者等多级培训体系,建设一批科普人才实训基地,每年培养百名基层科普人才。鼓励离退休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等积极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科普理论、政策的决策咨询研究,培育和发展科普智库。
(四)强化监测评估
深入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研究工作。建立科普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天津市科普发展指数。强化政府部门科普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组织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和考核工作,加强科普项目实施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