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岔房子村开展“航天丹参”高产种植试验成效显著
29.03.2015 20:57
本文来源: 农业厅
眼下,天津市北辰区岔房子村丹参种植基地里是一派忙碌的春播景象,随着自动化开沟培土机轰鸣而过,田间立刻多出了一条条垄沟,农户们紧跟在机器后边播撒丹参种子。村党总支书记朱学澜不停地奔走在地头,反复提醒农户们要多撒种。朱学澜说:“经过今年冬季大棚的试验,我们感觉到丹参的种植密度应当加以调整,今年的每亩株数比去年提高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就是一亩地九千颗。”
二零一四年,岔房子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从山东引进试种了八百亩中药材新品种“鲁原丹参一号”,这个品种是航天诱变品种,不仅根能做药材,叶子也能做成丹参茶,每亩综合效益能过万元。村里从药材之都——河北省安国市请来的技术员李占军评价说:“长势是不错,气候,土壤再加上人为管理,肯定能发展,效益也不错。”
实践证明,岔房子村的沙土地适合种丹参,不过,农户们种植经验不足,导致了一些地块的出苗率不到百分之五十,影响了整体收益。利用冬季农闲时间,朱学澜带着大家外出考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回村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在大棚里搞起了丹参种植试验。“在种植技术上经过研究推翻老的种植模式,自己研究才能前进。我们往年种的(密度)一亩地六千棵,现在每亩地七千棵、八千棵到一万棵,真正看一看每亩不同的(种植)密度,哪种产量高。”
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每亩九千棵株距的试验地块出苗率最高,接近百分之八十,而且长势旺盛,这为村里开春播种丹参提供了科学依据。朱学澜说:“在精耕细作上我们改变了以前旋耕一遍就种,今年是旋耕一遍,施肥,再旋耕,然后再开始种。把土壤的颗粒全打碎,保证了丹参的发芽率,没有特殊情况,应该比去年丹参提高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产量。”
以上是天津区县联盟广播北辰台记者冯暐,通讯员林少晨报道。
本文来源: 农业厅
29.03.2015 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