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拥抱农民工就要提供所需服务

07.08.2015  12:02
来源:    ——《劳动午报
  专家简介:
  曹荣,男,1983年生,法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劳动社会学、农民工问题研究。代表性专著有《博弈·制衡·和谐:中国工会的博弈制衡与和谐劳动关系建构》、《同构与转换》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全文转载,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2015年获得“全总机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队伍最为深刻、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之一莫过于“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并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工的出现不仅扩大了我国的职工队伍的规模,也改变了我国职工队伍的构成,农民工工作也成为了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农民工群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工会的农民工工作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加强,服务农民工的工作内容不断拓展,形式也日益丰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工会在服务农民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工会提供的服务项目与农民工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这是工会在服务农民工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其利益需求由底线型向增长型的转变。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农民工群体的需求范围不仅仅聚焦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扩展到了民主权利、教育、医疗、安全、救助、娱乐、精神需求等多个方面。
  第二,农民工利益需求的分化与多样化。农民工群体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演进,其内部也逐渐分层分化,利益需求也出现分化。从其流动性来说,农民工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经基本融入城市的农民,在城市拥有固定的工作、住所、收入较为稳定;第二类是常年在城市务工,又有一定的流动性,在城市有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和居住地;第三类农民工是季节性或间歇性的城市务工,半农半工的形式。伴随着这种分化,出现了不同的利益需求,农民工群体内部也产生了不同的层级。这一变化,要求农民工工作更加细化,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
  第三,农民工城市融入需求强烈。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变需求强烈。农民工职业流动和社会身份转变的不一致、不协调是农民工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民工群体当前身份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由个体劳动者变成雇佣劳动者,由农业劳动者变成工人,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这三个方面的转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较之农民工需求方面的变化,当前工会提供的服务项目显然出现了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的服务项目不能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需求,服务的内容还难以完全关切到农民工日益扩展的需求。二是服务项目不够贴切,并不能直击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很难把握农民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三是服务项目需要更加细化,更具有针对性。农民工群体的分层分化,对于工会服务项目的细化、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笼统地去开展服务。

  (二)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率不高,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仍需加强。虽然近年来,工会组织在农民工群体中的影响力增强了,但农民工对于工会组织的作为和作用的认知却仍然有待提高。认知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积极性,影响工会组织对于农民工的吸引力。工会组织在对于自身性质、地位、职能等方面的宣传往往沿袭传统的方式,难以适应当下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认识事物的方式。
  (三)建会难。把农民工切实有效的依法组织起来,组建工会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方式,是为农民工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农民工建会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8亿,其中农民工会员总数达到1.09亿。但是对于2.7亿的农民工总量来说,农民工建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建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农民工的流动性强;其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立法过于原则、体系不完善、法律效力低、法律责任不到位等问题使农民工建会困难;其三,部分单位对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和吸收农民工入会有畏难情绪,主动性不够;其四,入会的形式仍需根据不同农民工群体的特征不断创新。
  (四)工会在农民工服务的过程中,对于农民工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工会服务农民工工作并非仅仅是资源的提供者和发放者,更需要发挥农民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农民工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自身权益的维护和利益的提高。当前工会在服务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农民工群体的动员,缺少对于农民工需求和利益诉求的了解,同时也缺少对于农民工群体中工会积极分子的培养,这样服务的过程就成为单向度的服务提供。因而,工会在农民工服务过程中往往难以得到农民工的有效支持和参与,使得服务本身的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