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深圳工会“聚力计划”见闻录②】食堂!还是食堂……
02.06.2016 16:49
本文来源: 总工会
“聚力计划”改变了什么?
对富士电机(深圳)有限公司总务主管刘霖辉来说,答案很简单,困扰他多年的“食堂死结”终于解开了。
工人代表大多“不太懂”,又想抓住说话的机会,就提食堂不好吃
食堂!食堂!还是食堂!
为鼓励工人说真话,2015年4月2日,“聚力计划”培训一开始,就让参训的54名工人选择自己想表达的议题。
“工人肯定谈涨工资,这几乎是一种本能。”首席培训师刘剑似乎已经看到工人踊跃站起一诉委屈的场面。
然而,所有的工人都选择了食堂。
旁观的深圳市总工会法律部部长李莹有些失望——“工人没说真话”。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了真实的企业环境中。2015年5月,“聚力计划”第一次访厂,在深圳宝安区参与培训的12家企业中,有11家企业工人的首选议题仍是食堂。
工人吐槽食堂,究竟想说什么?
刘霖辉每年都会组织两次改进食堂的座谈会,意见总是“老三样”——“不好吃、吃了不舒服、吃了没力气干活”。
投诉-对话-改进-再投诉,“看不到头”的刘霖辉委屈:“为什么改进换回的总是不满?”
桌对面,员工代表李景付也一肚子意见:“上班这么累,饭菜不好吃,还怎么干活?”
虽然坐了下来,他们进行的却是一场互相听不懂的沟通。
这样的场景,刘剑在过去8年企业社会责任培训中见的并不少。企业的圆桌会议一般讨论质量、消防等企业管理问题,轮到发言时,工人代表大多“不太懂”,但他们想抓住一切说话的机会,谈涨工资怕得罪领导,那就提食堂不好吃,这几乎成为工人安全发言的惯性选择。
“你说‘每顿饭肉少二两’,这很清楚,是理性诉求,咱们谈谈”
桌对面,代表“资方”的富士电机感光体事业部经理鲁斌像个“小钢炮”,他听不懂工人吐槽食堂真意时,会质疑对方“说话的能力”,甚至拒绝对话——“说饭不好吃,口味问题,太感性,我们谈不下去。”
在制造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沟通过程、管理者态度大都和生产要按期出货一样刚性。
因为不愿意从操作车间调往包装车间,一名工人在公司茶水间呆了半年“讨说法”……看多了这类事情,担任了多年职业经理人的鲁斌猛然意识到:如今,工人变了,管理者的沟通方式也必须改变了。
“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得到彼此都接受的结果?”鲁斌期望劳资双方建立沟通能力和平台的培训。2015年3月底,他迎来了深圳市总工会“聚力计划”。
课堂上,刘剑教授了沟通的“六步法”:识别问题-分析原因-目标分析-寻找方案-议定解决方案-行动计划。
放到食堂案例上,湖南大米好吃还是东北大米好吃?刘剑启发大家:“不好吃的食堂”只是一种情绪上的抱怨,并不是工人要企业解决的问题。大家听了都笑了。
刘剑让工人把想法写在纸上,用“卡片法”归类:油太多、米不好归在口味一类,饭碗生锈归在卫生一类……最后,大家一起识别出了说“不好吃的食堂”的真意——“菜里肉太少”。
再找找肉太少的原因。“企业更愿意把钱花在文体活动上,物价上涨,但餐标很久没有提高,肉当然越来越少。”
目标、方案、行动……按步骤理顺后推进执行。
“你说‘每顿饭肉少二两’,这很清楚,是理性诉求,我听懂了,咱们谈谈。”鲁斌说企业也想和工人对话。
“说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不仅仅企业方要有,工人也要有”
“聚力计划”教授的沟通能力,现实中真的管用吗?
“不好吃的食堂”问题再度爆发。这一次,工会主席罗妙辉在整理了50多张员工代表收集的意见卡片后,首先完成了问题识别——饮食安全:有几个碗生锈了;还有,员工经常看网上“地沟油打蜡米致癌致死”等信息,担心企业用了这样的米和油。
解决的方案很清晰。企业更换了生锈的碗,把“半个小时、100度消毒”的方案公布出来,伙食标准由一顿10元提高到15元,采购符合健康标准的食材并请员工监督。
一个月后的调查显示,员工对食堂的满意度大幅度上升。
“工人不会说你消毒不到位,你的餐标要提高,这不是工人的话,工人更常说饭菜吃了不舒服,不好吃,吃了一会儿就没力气。”罗秒辉跟鲁斌切磋“工人语言”。
见识了沟通的魅力,鲁斌建议工会,把“聚力计划”引进到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去。他突然明白了:企业管理的很多问题,其实就是不同版本大大小小的“食堂”问题。
“真正的能力建设,是说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不仅仅企业方要有,工人也要有,这是沟通的基础。”李莹也进一步理顺了“聚力计划”能力培训的内涵。
在富士电机生产大楼一楼食堂,落地玻璃,通透整洁。每每饭点过后,工人们上二楼,换上白布鞋,戴上口罩帽子,鱼贯而入机器轰鸣的车间,一天开始了。
本文来源: 总工会
02.06.2016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