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地铁网有望超800公里
在上海的地下,新建的11条线路让上海人乘坐地铁可以到达的里程数又增加了163公里;就在几天前,上海多条地铁线路再次延时运营……近年来,上海人的公共出行正变得越来越便捷快速。
4月14日,北京传来消息,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工程被授予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这也是当今我国同类工程中最高水平的奖项。
上海市轨道交通16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络中构成线网主要骨架的市域线之一。线路连接临港新城与市中心,全长58.96公里,工程以最高时速120公里作为攻关目标,针对长距离、大运能、高速度带来的运营模式、授流方式、车辆研制、土建实施等世界性技术难题,在新系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形成系列创新成果。
近年来,上海的轨道交通不断推进建设,对于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从未停止。“十二五”期间,有17处盾构穿越运营线路,5处穿越在建隧道,23座车站与运营车站交叉,无论从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控上,还是施工质量管理上,都是越来越精准。
过去五年,上海地铁网络不断延伸,新建11条线路,里程数增加163公里,新增运营车站85座,累计运营总里程达617公里(含磁浮),运营车站367座(含磁浮),形成“覆盖中心城区、连接市郊新城、贯通重要枢纽”的上海轨道交通基本运营网络。据悉,到2020年上海轨交将再兴建216公里,140座车站,届时地铁网络有望超过800公里。
当地铁网络越来越密集,年运营量突破33亿人次时,如何确保换乘安全也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在人民广场、世纪大道站这样的大型换乘枢纽站周边,越来越多的“卫星”换乘站开始出现,地铁网络开始更加完善。以地铁汉中路站为例,两年前它还是1号线上的一个小站,自从12号线和13号线接入其中,许多原来在人民广场换乘的乘客主动转到了汉中路站。变成三线换乘站之后,汉中路站的客流从原先的每天4万多人激增到了28万人,虽然客流增长幅度比较大,但从换乘舒适度来看,却比两公里之外的人民广场要好很多。
轨交的高效安全有序运营,与建设源头管控息息相关。目前申城在建的站点超过有100座,每个工地的数据和施工图像都通过远程监控等科技手段直达申通地铁总部的网络建设风险监控中心。哪个工地出现异常就会出现警报,及时进行现场管控调整。
随着网络逐步成形,上海地铁的运力运量不断交替增长。运营方通过增投上线列车、提高运行速度、缩短运行间隔、加开载客列车、延长运营时间、增加列车编组等多种措施,不断挖潜增效,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客流需要。
2013年6月至2016年间,上海地铁共计增能59次,其中1号线累计增能2次,2号线累计增能4次,3号线累计增能3次。就在五一节前,上海地铁多条先来局再次实施常态化延时运营,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为了满足未来运营需求,上海申通方面还立下“十三五”目标:2018年底中心城所有线路实现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2020年底中心城所有线路实现最小行车间隔2分30秒,其中2、6、8号线力争实现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