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981个“劳模工作室”引领创新潮
06.02.2016 10:20
本文来源: 总工会
企业的智囊团 岗位的创新源 项目的攻关队
天津981个“劳模工作室”引领创新潮
成为创新成果的孵化器,已获得专利3746项
近来,李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天津钢管公司乃至全市都非常“火”。为啥?就因为工作室突破了“单兵作战”的局限,让劳模称号不再是“个人光环”,而是变成了“共同财富”。
王静康劳模创新工作室、吴永生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天津,像这样以劳模为引路人开设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981个,取得创新成果专利3746个。他们已在全市形成了一个个攻关团队,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
据天津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劳模1.5万名,劳模志愿者服务基地13个,涉及制造、服务、管理销售、规划设计、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劳模的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市总着力推动企业为劳模量身定做“工作室”。要求企业为所建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配备专业技术、学历、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团队,提供活动场所以及专项经费,并形成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劳模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引领更多职工一起进步。
劳模担任“掌门人”,变“单兵作战”为“组团出击”,成为创新成果的孵化器,引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潮和工作热情。农民工吴永生是天津小泉精密金属制品公司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以他名字命名成立“吴永生劳模创新工作室”后,他带领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团队,完成了日本富士能单反相机镜头的完全自主试制并实现了量产,为企业赢得了大批订单,创造年产值近千万元,成为工人发明家。
由于为职工搭建了锐意创新和展示才能的平台,劳模们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各行各业职工掀起技术创新热潮,越来越多的劳模工作室成为天津各个行业的一面旗帜。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延伸,职工创新工作室在一线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工作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成为该市各级工会服务发展大局的响亮品牌。近年来,企业的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培养更多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职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的摇篮。天津交通系统“孙德英创新工作室”,是一个15人组成的科研团队,成立3年来,先后完成了铁路供电“陶瓷绝缘防污闪技术”等10余项科技成果,经推广应用后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姜明 姜书范)
本文来源: 总工会
06.02.2016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