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沙市道45号:抗日电波从这里传出(图)
王光杰、王兰芬在昆明路福寿别墅4号。
天津北方网讯: 和平区沙市道45号,是抗战时期中共河北省委秘密电台旧址。电台由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姚依林负责筹建并领导,成为天津党组织和上级组织之间的联系纽带。
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了一对革命情侣克服困难进行党的地下工作的感人故事。在天津的抗战历史中,也发生过与之相似的一幕。
记者近日按照地图的指引,来到原中共河北省委秘密电台所在地——和平区沙市道45号。如今道路两旁已是现代化的楼房、操场,看不到太多的历史痕迹。“抗日战争时期,电台所在小楼的对面是英国兵营,这里不会断电,还能借英国兵营的电报信号给咱们的电台发报打掩护!”提起秘密电台,中共天津历史纪念馆负责人何桂芹女士如是说。她告诉记者,秘密电台的所在地属于英租界,这座楼又在三角地带,遇到紧急情况便于隐蔽转移。
在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姚依林(化名许志庸)的安排下,地下党员王光杰和学生党员王兰芬假扮成夫妻,在电台所在地生活。每到夜晚他们便把门窗紧闭,即使闷热的夏天也捂得严严实实。发报机的电键被他们用绒布包了起来,以避免敲击时发出声音。秘密电台第一次投用,收发对象是当时邓宋支队司令部的电台。这支部队由八路军宋时伦支队和邓华支队合并,组成了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当时对方电台发来“QSA-5”,王光杰马上回复“ROK”,两段电波分别代表“信号很好”和“接收完毕”。就这样,王光杰白天去天祥市场当技师,既有掩人耳目的身份,又方便购买电讯器材,王兰芬则在“家”中料理机关事务,在晒台上放好一根竹竿,作为平安的信号。晚上,两人密切配合,向外界传递着党的信息。不难想象,每当夜幕降临,一串串红色信号划破宁静的夜空,结成天津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联络的纽带。
“长时间的朝夕相处、并肩作战,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目标,让王光杰、王兰芬逐渐产生感情。”和平区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孙健告诉记者,1938年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这对抗日“假夫妻”结成了真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