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助力旅游 妈祖文化在滨海新区绽放

25.05.2015  11:25

      妈祖由来

      妈祖前身名为林默又名林默娘,她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福建莆田)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传说她能“乘席渡海”,还能“预知休咎事”,所以渔人称她为“神女”、“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渡海者皆祷之,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产生至今已经历了1000多年。目前,全世界有5000多座妈祖庙,2亿妈祖信众。妈祖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深远。

      妈祖文化园

      妈祖文化园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占地面积约170亩,将分两期建设,打造以妈祖文化为主干的集旅游、商业、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一期内妈祖圣像高度42.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妈祖圣像,正在申请吉尼斯纪录。圣像全部用石材建成,共用石900余块,石头总重1200吨。“建设石材重量每块在2吨以上,最重的为脸部28吨”。建设方力高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二期建设主要包括商住大楼、民艺大街、节庆广场、台湾美食广场、津台文化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等。整体项目开发建设时限为8至10年。

      妈祖守护渔民安心

      5月10日,妈祖诞辰1055周年纪念庆典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妈祖文化园隆重举行。纪念活动热闹非凡,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还有信徒都纷纷赶来,一一参与问讯礼、上香礼、读祝礼、进献礼等传统礼仪程序,随后还进行了宝辇及花会表演。转天,当记者赶到三面海天相连的妈祖文化园妈祖圣像前时,只见香炉里高香正燃,信众络绎不绝,朝拜的人依然不少。

      一位家离此地不远的女香客望着云天之际妈祖慈祥的笑脸说:“很勇敢。”记者一问才知,她看过30集电视连续剧《妈祖》,觉得妈祖大仁大勇大爱,作为女子,表现得勇敢超人,所以她喜欢妈祖。

      宽阔的妈祖广场周边,妈祖庙、妈祖阆苑、东西配殿、禅居会馆等建筑群正在施工或开展前期工作。西边海域内停着10多艘渔船,一位上岸的渔民说,自从2012年,妈祖圣像在滨海新区蔡家堡这一带海域开光落成,他们出海打渔心里更踏实了。他告诉记者,早年间他们信的是海神娘娘、龙王爷、财神爷、碧霞元君等神灵,现在又一位护航护生的海神守候在身边,很高兴。

      塘沽博物馆王利先生说,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北元君(碧霞元君),南妈祖”之说,2007年“天津天后文化信仰”入选天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特别是新区妈祖文化园的建设,使新区北塘等地妈祖信仰崇拜升温,在渔民码头辟地重置娘娘宫,传统民间的娘娘出巡民俗盛典更是吸引了众多民俗文艺队伍和百姓的参与。

      新区作家、北塘民俗协会李新生先生告诉记者,北塘拆迁临时住宅区三百间内现有妈祖像和北塘高僧倓虚法师纪念堂,百姓多有上香、拜祭。现在北塘民俗协会是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的理事单位,参与妈祖祭祀活动。

      “海神“崇拜由来已久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蔡长奎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天津妈祖文化民间信仰源于津沽繁盛的河海漕运,自元代初年,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至今久盛不衰。几百年来,妈祖信仰在中国沿海地区非常流行,先民心中的“海神”妈祖,不仅仅是人们战胜海上危难的精神支柱,更成为灵护万方的“保护之神”。天津是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滨海新区地处渤海湾畔,九河下梢,据有港口和内河航运的双重优势,历史上妈祖文化的“输入”与渤海海运、海河大沽口和北塘有直接的关系和深厚的渊源,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其沿海渔村就建有神奇灵验、香火旺盛的娘娘庙等诸多庙宇,多年来渔民已形成每逢民间节日、出海生产均聚众焚香祈祷的独特习俗。妈祖文化甚至在构成天津独特地域文化风俗和天津人大爱大美包容友善的性格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妈祖文化代表的是一种海洋文明和现代精神,其在新区扎根发扬,意义深远。

      据新区地方史学者李学韩介绍,天津的妈祖信仰是元代漕运随运粮沙船从南方经大沽口、北塘传入津门和北方地区的。元朝定都大都后,北方人口大增,遂开海上航运。1282年,首批运粮船从上海出发经数月驶至大沽口。海上航线最多时达到3条,最快10日可抵大沽口,当时被称为北洋航道。当时大沽口樯帆林立,连绵河岸,大批南方粮船经历了惊涛骇浪才抵达大沽口。奉命来自京城的官员站立河岸,紧张地逐船验收,构成一幅壮丽的画面,大沽口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明代漕运主要通过大沽口入渤海由海路至北塘口,驶入蓟运河。为了方便运粮,1458年,还开凿了连接海河和蓟运河的直沽新河,直沽新河开挖仅用了13天,工程顺利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像,认为是神仙相助,遂在运河西岸的水套沽建立了一座天妃宫,供奉天妃娘娘,当时香火兴旺。据《塘沽区志》载,到17世纪,在北塘、新河、东西沽、邓善沽都建有天后宫,总数超过16座。

      天津船厂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馆长刘春庆告诉记者,船厂内现在海神庙遗址也与海运有关。海神庙建于明代早期,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沈阳、锦州发生灾荒,朝廷命学士陶岱从津京调粮从大沽海口出发,直发辽海,途中“波涛不兴,天日清皎”,只用3天便到盛京,救灾于军民,康熙得报以为海神显灵,下旨拨银钦令重建海神庙,并亲题庙碑,一时香火鼎盛。

      汉沽民俗学者李瑞林先生介绍说,虽然南北“海神娘娘”所指有所不同,北方更多指观音菩萨、碧霞元君,南方则为妈祖,但她们同样都是普度众生,舍己为人,为百姓“谋福祉”。明嘉靖二年(1523年),蓟州镇总兵马永在景忠山建一娘娘庙,供奉碧霞元君(传说万历艳妃娘娘是北塘蛏头沽人,死后封为碧霞元君,一说为泰山神女),每年要送她到姥家小住,并有很多汉沽和北塘人护驾,规模宏大,这就是艳妃出巡和景忠山朝圣。每年的农历的三月十五(乾隆年间改三月十五为御拜专日,民众改为四月十五)、十月十五,汉沽的民众代表都集群结队前往景忠山,参加祭拜碧霞元君活动。一年两次朝拜,每次利用7—10天时间,徒步往返600余华里,锣鼓镲喧天,娘娘驾伴同行,到碧霞宫燃香、祭供,仪式隆重。这已成了汉沽(宁河、宝坻等蓟运河流域)民间的文化习俗,至今相传。

      传承文化助力旅游

      2009年7月29日,第二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开幕。滨海新区汉沽地区与台湾省台中大甲镇澜宫合作的妈祖文化园项目(现该项目由中新天津生态城所辖)应运而生。妈祖文化(园)的引入,无疑为滨海新区旅游文化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妈祖文化园2011年6月11日奠基。2012年9月28日,滨海新区就迎来了天津第六届妈祖文化节和圣像开光大典,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超过2000人参与仪式,盛况空前。2014年,妈祖文化园又举办了天津市第七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一系列的庆典活动,体现了旅游和商贸,经济与人文,慈善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如今,妈祖文化已成为新区最重要的人文现象之一。

      打造妈祖文化园的力高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福建、台湾、天津是三大妈祖文化的传承区域,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大甲镇澜宫是妈祖文化的集中发源地,天津天后宫是妈祖文化的传承地,“随着妈祖文化园的落成,将妈祖文化在滨海新区扎下根基,明年又将迎来第八届妈祖文化节,将传统文化传承延续,使这里成为滨海新区又一经典旅游文化园区。”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成效显著,吸引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滨海妈祖圣像的落成,对进一步密切海峡两岸关系、扩大天津及滨海新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将发挥积极作用。

      台湾妈祖联谊会会长郑铭坤说,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遗产。在滨海新区建立妈祖文化经贸园及全球最大妈祖圣像,旨在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今后还将在滨海妈祖文化经贸园内建设一系列文化旅游经贸项目,最终形成一个大型妈祖文化经贸区。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天津滨海,美丽精彩”五大精品游已成为滨海新区的旅游“名片”。欢乐海魔方、妈祖圣像等新景点的全力助阵,将新区旅游文化推上了新台阶。以妈祖圣像及妈祖文化园为民间信仰文化和旅游资源新地标,滨海新区正逐步成为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