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本月起正式实施 举全社会之力实现老有所养

05.02.2015  21:49

   天津北方网讯: 截至2013年年底,本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到200.8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01%,这意味着每5人当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据介绍,天津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值,在上海、北京之后,位列全国第三。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特别是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因此,本市出台了《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条例》出台后,本市各部门将如何贯彻实施,举全社会之力,来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出台法规:

   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2014年12月27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运作的难题入手,明确了区县人民政府建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餐饮配送、便利购物、医疗保健、心理关爱、应急救助、活动场所等服务。按照这一规定,天津市将结合老年人的人口规模、养老服务需求,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以街镇为基础建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整合家政、配餐、医疗、康复、志愿服务、一般维修、活动场所等社会资源,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同时,通过低收费、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其可持续运营。

  条例还建立了对申请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评估的制度。通过这一制度,更好地保证了机构养老服务的政策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倾斜,为机构养老资源更合理公平地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条例还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权利保障、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民政部门:

   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将在居家层面上,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在机构层面上,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

  今年,本市将对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拓展完善服务功能,调整职能定位,重点对行动不便、空巢和失独等老年人,开展呼叫服务、配餐送餐、医疗应急上门和生活用品便利店等四项基本服务。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在2014年南开区、和平区开展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全面进行试点工作,每个区县选择2至3个中心作为试点,每个试点中心每年给予9万元的运营补贴,为老年人提供最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

  本市新建公办养老机构一律实行公建民营,现有公办养老机构逐步实行公建民营改革;落实公建养老机构“兜底”责任,完善差别化补贴制度,鼓励社会办的养老机构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

  推广应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规范》《居家养老入户服务规范》和《养老机构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编制出台《养老机构分级分类规范》,促进养老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严格养老机构设立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制定全市统一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评估的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标委托养老服务评估项目的方法,加大第三方评估组织的培育力度,形成适合我市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

   规划部门:

   均衡配置养老服务设施

  规划部门将配合民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制定全市和区域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将按照一定规划期城镇老年人口的构成、规模等因素,合理制定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布局和规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全面覆盖。

  严格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管理。在居住区按要求配建社区养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在居住小区,按要求配建托老所、老年人服务站等,凡未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或配建不达标的,均不予规划审批。通过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阶段的严格把关,保证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交付。

   国土房管部门:

   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

  2009年至今,本市新供应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共计用地12宗,土地面积43.9公顷,在供地计划安排上主动向养老服务设施倾斜。

  国土房管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土地规划、土地供应等方面继续做好土地保障工作,进一步细化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将根据不同项目区分供地方式,采取公开出让、协议出让、租赁、行政划拨等方式规范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并探索多种途径解决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需求:鼓励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鼓励盘活存量用地;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适用本集体所有土地为本集体经济内部成员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

   卫生计生部门:

   医养结合服务保障居家养老

  据介绍,目前本市共有25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99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2586所村卫生室,形成了服务半径1.5公里,步行15分钟(农村地区20分钟)的健康卫生服务网络覆盖格局,基本能够适应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疗要求。

  今年,本市将继续深化家庭责任医生为老健康服务,拓宽家庭责任医生的用药范围,提供从业人员积极性和服务质量水平,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医疗服务。从河西、南开两区试点起步,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增设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需要治疗的社区慢性病老人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照料等一体化综合服务,鼓励社会办医机构开设医养护一体化病房服务。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服务,把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为养老机构内老人建立完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管理和临床服务,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协同合作,在养老机构内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方式,建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紧密的共生关系,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0%全覆盖。

   人力社保部门:

   明确岗位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

  针对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待遇低、收入少的状况,本市对养老服务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凡养老服务企业招用养老护理人员,不论是本市户籍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只要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2年的岗位补贴和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针对养老服务企业提高从业人员技能给予培训补贴。凡本市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在职职工和普通高校学生参加养老服务培训,并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培训成本100%至50%之间的培训费和鉴定费补贴。上述4类人员取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全部按培训成本给予100%的培训费和鉴定费补贴。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养老服务企业输送人员,并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区县:

   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在老年人口比例高达23.37%,并且以高龄化、空巢化为特征的南开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南开区财政每年用于养老服务方面的投入达3000万元以上,建成老年配餐服务中心1个,社区食堂17个;将8个老年配餐服务企业、养老机构社区食堂与全区12个街的各个居委会实现服务对接,在全区实现了老年配餐服务全覆盖。今年,该区将推进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试点,总结9个中心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经验,继续按照“三级管理、四级运行”的工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静海县承担着国家级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三个项目:县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居家养老服务城乡统筹、康宁园养老综合体建设。今年,该县将继续在静海镇等四个试点开展农村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试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县所有乡镇推进。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