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今年将组织开展胃癌筛查

25.04.2017  21:07

      市人民医院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组织了系列义诊、健康讲座和胃肠道肿瘤筛查活动。据该院副院长、肿瘤疾病专家王华庆教授介绍,癌症已成为全球疾病第一大死亡原因,对于癌症来说,防比治更加重要,对癌症筛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是我国与美国在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差距上的最大原因。

  从治疗差距看肿瘤筛查重要性

  王华庆教授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病率死亡率急剧攀升,肿瘤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特别是“国际抗癌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深深的忧虑和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05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760万,2015年增至900万,2030年可能增至1150万。

  我国癌症数据库报告显示,我国癌症死亡患者中,约60%可预防和避免的。但是在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医院以治疗中晚期患者为主。美国的癌症治愈率已经达到68%,其中早期发现的癌症治愈率超过了90%。我国以北京评估癌症治愈率为10%~30%。晚期癌症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25%,平均个体治疗费用超过20万。国家每年用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肿瘤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家庭沉重的疾病负担。

  王华庆说,美国通过筛查早发现的癌症患者比例很大,所以治愈率高;而我国多数癌症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或出现转移。很多百姓知道癌症对生命的威胁,但对癌症早期症状不了解,存在“没病没灾”去医院做什么?自己年轻身体一直很好,癌症跟自己没关系,不了解癌症的“潜伏期”、“隐匿性”等误区,因此不能尽早或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的筛查和治疗。

  重视筛查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王华庆说,控制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预防重于治疗。定期进行防癌体检是揪出早期癌症的有效方法,要增强医务人员癌症早诊早治的意识和能力,更要下大力气推广肿瘤早诊早治工作,提高百姓重视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把“癌前病变”理解成“早期癌”,把防治肿瘤的重心前移至“癌前病变”,人类才能真正摆脱肿瘤的伤害。肿瘤是细胞异常增殖的慢性疾病,正常细胞异常增值发展到癌前病变,需要10到30年时间,细胞过度增殖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只需要1到2年时间。“癌前病变”阶段并未形成真正的“”,但是有20%的几率在未来进展成“”;因此特别要警惕出现“细胞异常生长趋势”的“进展期癌前病变”。监控“癌前病变”在“潜伏期”动态掌握身体细胞是否出现持续性异常增殖信号,是实现早期发现肿瘤最有效的预警手段。

  开展胃癌大肠癌公益筛查活动

  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赵永捷介绍说,我国目前胃癌的现状是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患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之后5年的生存率超过90%。其中始发阶段小胃癌和微小胃癌的10年生存率100%,而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且治疗效果差,费用高。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0%。因此,胃癌的早期、及时、准确检出,对于降低胃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市人民医院为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率,提高治愈率,将自今年起组织开展胃癌筛查工作。

  设在市人民医院的市大肠癌筛查项目办公室主任赵丽中介绍说,天津大肠癌筛查项目自2012年5月启动,以三年为一周期,在全市40到74岁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截至2016年底,364 万适龄人群接受了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筛查出高危人群187921例。562例大肠癌患者中,早期癌患者178名,中晚期癌384名,早期癌患者比例为32%,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出现相关症状到医院就诊的人群。筛查数量效果国内外居首,将全市大肠癌早期发现率提高了20%,节约了大量未来医疗资源。今年,本市将面对40到50岁人群开展大肠癌筛查。适龄居民要先在社区进行初筛,接受大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大便潜血检查,问卷阳性和/或便潜血阳性的居民被列入大肠癌高危人群,建议参加复筛,到肠镜检查机构接受全结肠镜检查。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