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里绽放的铿锵玫瑰:尤立红成最年轻技能专家
今晚网讯 提起油田工人,人们马上会想起结实壮硕的油田汉子。可在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就有这么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工,人们经常能够看到她身着橘红色工装、手持扳手在采油井旁忙碌着。闲暇时,她还会在游梁式抽油机前给徒弟们讲解操作要领。戴着眼镜,梳着马尾辫,看起来文静娇小,眼神中却散发出热情和坚毅的目光,这就是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革新为油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的尤立红——大港油田最年轻的技能专家、第五采油厂作业一区油水井管理五组组长。
油田的笔记达人
熟悉尤立红的人都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她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遇到不懂的技术知识会马上记录下来。昨天,当记者问起尤立红这个习惯时,她讲述了一件至今仍令她难忘的事。
成长在油田的尤立红,1996年毕业后就进油田工作,并跟随当时天津市劳模陈俊丽实习。刚工作不久,油田一位领导来视察。“他拿起一个方卡子,问我使用的时候是牙朝上还是朝下。我想,牙嘛,应该往下咬才好使劲,于是回答向下。他听完后没说话,只是笑了笑。我想肯定是答对了。后来当我把这事儿讲给师傅,却被告知自己错了。我们站是油田当时的金牌站,我心里很难受。”尤立红说,从那之后,她就随身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随时观察随时记录。哪怕是听老师傅聊天,只要涉及技术的内容,或者让她有感触的名词,都会记在本子上。这一习惯就这样坚持了下来,10多年,她已用过30多个笔记本,记录文字超过20万字。
对于工作,尤立红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2006年,她刚生完孩子回到岗位,就得知举办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的消息,为了代表大港油田赢得荣誉,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她狠狠心给孩子断了奶,恋恋不舍地去参加集训。经过140多个日夜的苦战,体重减了5公斤,笔记做了近5万字,制图画了百余张,理论卷子摞起来有半米高,每一项实际操作练习都不下300次。最终,她闯入决赛,夺得金牌。
不畏困难向前冲
2008年,本可以选择二线安稳工作的尤立红,却到基层做了一名班组长,始终坚守在夺油上产第一线。
尤立红在工作中的那股子韧劲让她的很多同事记忆深刻。尤立红的徒弟杨建新回忆,一个周末上午,他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西40-6-8H井压力不正常。当时组里只有师傅尤立红一人值班,他赶紧打电话求援。尤立红很快赶到现场,忙了大半天油井终于恢复了正常。下午接到通知,这口井晚上需要进罐生产,必须留人观察。尤立红坚持自己留下,最后谁也拗不过谁,索性师徒二人一起留下坚守。后半夜,杨建新实在熬不住,就在一边打起盹来。凌晨4点多他睁开眼,发现师傅还在认真地观察记录压力。看到纸上清楚记录着每20分钟压力的变化情况,杨建新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
对于采油工人而言,力气活是少不了的,抡大锤、爬油井等脏活累活通常被认为是男同志的事情。但这些男人们的活,在尤立红手里却是一样干得好。“驴头”和游梁距地面八九米,春检时给抽油机做防腐,尤立红总是抢着骑在上面。她笑呵呵地说:“我性子比较野,不怕。”
创新工作求效益
“不当看井工,要当管井工。”是常挂在尤立红嘴边的一句话。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她也是精益求精,琢磨最好的解决办法。大港油田采油五厂所辖的港西油田是一个40多年的老油田,地层断块复杂,五组管理的几十口油井常出现意外状况,为摸清每口井的生产情况和生产规律,尤立红盯在井上观察,有一次连续7天都没有回家。在不断的摸索中,她总结出了“坚持不懈健身法”和“营养失调修身法”等工作秘诀,保证了油井平稳生产。
除了自身钻研业务外,尤立红特别注意对年轻员工的言传身教。昨天,记者采访中看到,尤立红利用午休时间,给徒弟们讲解工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一个人技能再高,毕竟力量有限。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尤立红说,要把自己近20年总结出的经验传授出去。
在徒弟们眼中,尤立红可是一位严师。尤立红一手带出的徒弟、后来考上采油工技师的孔红芳说:“生活中别看她乐呵呵的,总是一副笑脸,但一到培训,她就变了一个人,各种动作要求非常严格,抡大锤时要把锤的落点精确到毫米。”正是这种对工作认真执著的精神,使尤立红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截至目前,她为采油五厂累计培训操作岗技能人才3000多人次。
大港油田还成立了以尤立红名字命名的“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合省部级劳模、技术骨干、先进个人等核心成员35人,围绕一线生产重点和难点工作,开展技术创新、员工培训和科研攻关,不断提高大港油田一线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19年来,尤立取得了诸多荣誉,同时,她还先后解决生产难题80多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00多条,开展技术革新15项,为油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对于自己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尤立红看的很淡:“我成长在一个石油家庭,也热爱石油工作,我只是想将每一天工作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