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武工队 定计烧粮库

17.07.2015  16:23

      刘景周,今年74岁,退休前在津南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据他介绍,当时日军为保证军粮供应,先后在小站成立军谷公司、米谷统制协会等,跑马圈地,强占民田,同时严禁百姓自食和买卖稻米。“那时,老百姓自己种稻却吃不上稻,只能依靠日伪限量配给的黑豆、蚕豆粉等为生。这些东西平常都是用来喂马的,日本人却拿来给人吃。由于难以入口,老百姓给这些配给粮起了名字,叫‘忙咽’,意思是说放进嘴里就快咽,慢了就咽不下去了。”刘景周说。
      “日本人建立了一支由汉奸、地痞组成的‘勤农队’。这些人与日本人一起走村串户,搜查百姓是否窝藏稻米或私自买卖稻米。有时,他们把百姓集合起来,强迫百姓喝稀屎。喝过之后,百姓就会呕吐,吐出稻米的人会被用枪当场打死或被狼狗活活咬死,”津南区委党史研究室郝印来告诉记者,“当时的百姓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今年92岁的郭发科,曾任南郊区(现津南区)区委书记,抗日期间任冀中第九分区津沽武工队党支部副书记,开辟敌后根据地。郭发科回忆,当时“勤农队”搞得天怒人怨,武工队决定从他们下手,经常夜袭“勤农队”,拔据点,杀汉奸,大快人心。让郭发科记忆最深刻的是1944年冬,武工队火烧日军小站粮库的行动。“日本人把掠夺来的稻米,全部存在小站镇东南角、马厂减河北岸旁边的粮库里,储存量大约有几百万斤。敌人不仅在粮库口东侧筑起一座十多米高的炮楼,还驻扎了精锐部队,并在粮库周围的高墙上布置了一米多高的电网。后来,武工队承担了火烧粮库的重任,”郭发科说,“那天晚上我们趁着敌人换岗,出其不意活捉了哨兵,随后冲进粮库,把煤油倒在粮垛上并同时点火。火借着风势迅速蔓延,粮库内一片混乱,由于冬天河床结冰,无水可取,赶来救火的日伪军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化为灰烬。这次行动武工队无一伤亡,还重挫了敌人的补给线。”
      在当年火烧日军小站粮库的旧址前,刘景周告诉记者:“像火烧粮库这样的行动还有很多。当时的冀中第九分区津沽武工队,就像一把钢刀深深地插进敌人的心脏。”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