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津深专家齐聚新区 共议经济转型升级

14.12.2015  08:29

   天津北方网讯: 由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办的“第十一届全面深化改革沪津深三城论坛”,12月1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来自上海、天津、深圳三地的政府人员、专家、学者及企业等100余人,围绕“十三五”新区特区的创新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持续、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沪津深,这三个中国特大经济中心城市,被国际经济界誉为中国发展的先锋。以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经验、探索和后续发展潜力,往往具有国际影响。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之一,近十年来,也在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下,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开发思路,抢抓历史机遇,创造了经济发展年均增长20%以上的“滨海速度”。

  但在创新发展、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区、特区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寻找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国家发改委和三地专家分别就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发言。天津滨海综合研究院围绕区域产业转型主题,就“调结构、强功能、优环境,由“滨海速度”向“滨海效益”转型”做了主旨报告,提出围绕新形式、新要求、新任务全面谋划“滨海效益”,实现由“滨海速度”向滨海效益的转型。

  与会专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热议和回应,纷纷为滨海新区转型升级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因为我们是在重产业、工业化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区,如何在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转型,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专家认为,未来,滨海新区在转型过程中要适应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用新理念研究新课题,用新思路谋划新突破,用新机制激发新活力,用新举措探索新路子,用新模式构筑新优势,提升发展功能,补齐发展短板,优化生态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可持续性。(见习记者郭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