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500艘渔船出海捕鱼 市民抢海鲜抢到渔码头
今晚网讯 (记者 刘长海)为期三个月的黄渤海海域休渔期9月1日结束,滨海新区近500艘渔船陆续出海捕鱼。渤海早报记者昨天下午在大神堂渔港码头看到,渔民们打回的海货以皮皮虾、对虾、海蟹及贝类等为主,数量相比往年略有上升,价格比休渔期前降约1成,市民购买踊跃,丝毫没有受爆炸事故影响。
市民到码头抢购
昨日下午3点钟,记者来到大神堂渔港码头时,这里排满了小货车、面包车、小轿车。赶着潮水,一些出海的渔船陆续返港。渔船刚停稳,市民和商贩便一拥而上。
记者注意到,渔船上的海货品种较多,但以皮皮虾、对虾、海蟹、海螺、小杂鱼等为主。其中,皮皮虾16元一斤,海螺12元一斤,海蟹20元一斤,对虾55元一斤。不到2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商贩李先生购得70多斤螃蟹、100多斤皮皮虾,另外还有近百斤杂鱼。“我是提前预订的,卖了3个月的冷冻海鲜,这回可有新鲜海鲜了。”李先生说。
“这可是秋后的第一批海鲜,价格也比休渔期前降了1成,买回去一家人解解馋。”市民马先生告诉记者,他的车限号,但他借车专程从汉沽城区来到渔港码头,买了5种海货,足足花了500多块钱,“大老远跑来一趟,得多买点,也给亲戚分分。”马先生说。
捕捞数量上升
记者注意到,出海打鱼的渔船都满载而归,每条船打回的海产品平均500斤左右。
“数量比往年有所上升,往年这个时候一条船也就打300斤左右。” 渔民唐先生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小马力渔船,只能在近海捕鱼。小船的捕捞范围通常集中在离岸二三十海里的近海海域,每天随着涨潮出海,退潮前返港,而近海海域大鱼少,主要就是虾、蟹、贝类和小杂鱼。“也有大船出远海了,想吃大鱼还得等几天。”唐先生说。
近期部分市民传言怕爆炸事故污染海水,而不敢吃海鲜。对此,有近30年出海打鱼经验的唐先生表示:“这些天我非常关注环保部门海水没有被有毒物品污染的权威发布。通过经验判断,今年捕获海产品未见异常,我们在近海打鱼,而且数量比往年还多。”正如唐先生所言,刚刚出台的《2015年上半年天津市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报告显示,大神堂海域海水增养殖区水体相关监测指标符合功能区二类海水水质要求,海水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增养殖区环境质量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
同时,昨日,记者浏览天津市环保局官网发现,在首页就有“水环境质量”的发布,根据环保局发布的结果显示,8月31日,事故区域临近的近岸海域的6个海水监测点位经监测,氰化物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Ⅰ类水质标准。与历史监测数据比较无变化,特征有机污染物均未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