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核心区污水处理峰值40万吨 防止外溢不松懈

08.09.2015  10:05

   天津北方网讯: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之后,核心区的处置和清理工作每一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近几天接连而来的降雨,也让现场的雨污水排放和检测工作一直绷着一根弦。无论是第一时间封堵排水口、筑起围堰,还是协调联系物资,这些离现场最近的工作者,在各个污水处理监测点流动办公,像坚守的卫士,不让一滴受污染的水流出。

郭俊生每天都要不断协调各个污水监测点的物资筹备工作

   20 多天看守污水口 14个小时筹集13车水泥

  “警戒区是爆炸点3公里以内,环保部门设置了23个地表水监测点位和17个雨污水监测点位,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要重点巡查的。”在海港6号路和东海路交口附近的一个雨水泵站外排明渠,北方网新媒体记者见到了郭俊生,青色的胡茬和憔悴的面容告诉我们,老郭已经连续工作好几天了。

  “20多天了,大伙和我一样都没休息,每天围着几个重点的雨水口和污水口转。”今年58岁的郭俊生是天津港集团环保卫生管理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事故发生之后,天津港要组织一支流动巡查队,平日里坐办公室的郭俊生毫不犹豫报了名。爆炸发生后不久,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几个监测点位上检测出了氰化物,因此必须对排水口进行封堵,对污水进行破氰处理,郭俊生和巡查队另外3名队员的工作就是为各个监测点联系协调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

  “环保部门有专业人员处理含有氰化物的雨污水,但是破氰装置需要用电,我们得帮着安装、接电。另外,还有最重要的封堵工作,必须得有足够的砂石料。”老郭说,“我们每天一边在各个雨污水处理点位巡查,一边随时待命,哪个部门需要水电我们就给他协调安装,哪个部门要机械设备我们去给他联系解决。

  “最着急的是爆炸发生之后的那几天。”老郭回忆,“就是在现在这个点位,13号下午我们接到通知,指挥部要堵这个污水口,需要大量砂石和水泥,而且第二天上午8点就要。大伙是连夜联系水泥厂和石料厂,我一个晚上就打了三四百个电话,水泥砂石连夜运来,到了警戒区大卡车还进不来,我们又到处打电话,联系车从6号卡子口运进来。第二天堵这一个污水口就用了13车水泥,砂石料用了多少吨已经算不清了,我就记得一直在打电话联系,一直在几个要封堵的雨污水口之间跑。

位于新港六号路上的一处雨污水监测点

  虽说巡查队不是直接去处理污水、封堵排水口的人,但是郭俊生觉得,他们的工作也很重要,为那些与危险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服务,就是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说实话,大伙心理压力也很大,我们真是什么也没有,就靠两张嘴皮子到处联系厂商。那几天的情况很紧急,及时堵住污水是最重要的任务。看到那些闯火海的官兵们都准时到位了,我们更加不能拖后腿,不能耽误整个救援进度。那个时候大家心里想的都不是要尽力怎么样,而是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冒雨封堵围堰排污口

  最近几天降雨频频来袭,这也给核心区域的清理工作加了砝码。“降雨会让污染物质随水流扩散,所以必须将这些污染物封堵在里面。”天津港环保卫生管理中心主任张顺国说,“在原有围堰搭建好后留了5个临时出口,是为了使核心区域清理出来的物品可以运送出来。

环保部门设置了23个地表水监测点位和17个雨污水监测点位

  8月31日开始,天空开始断断续续地下起了雨来,而转天雨就更大了。这一情况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我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围堰,必须赶快将其完全封堵上。”张顺国说,当时流动巡查队就冒着雨赶到围堰的地方,仅仅花了半个小时,就将围堰全部封实。“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其他受影响区域的雨水外溢,我们还加了临时泵。那几天,事故影响区域的排水量就达到了40万吨。

  当北方网新媒体记者问道:“不担心污染物会粘到身上吗?”张顺国和老郭都笑了,“那时候顾不上了。也会担心吧,但是总要有人去做。想想那些每天都在核心区和危险品近距离接触的人,我们更不会有什么怨言。”他们说。

  雨污排放口全部封堵以后,这几天流动巡查队的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老郭说,这段时间雨水多,必须每天反复检查雨污水口水位情况,“封堵口有没有溢出,是不是漏水,是巡查的重点,万一没仔细看,疏忽了裂缝或者漏水口,大家前几天的工作就都白干了,后果也不堪设想,所以一丝一毫都不能出差错。”(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李玓 李泽亚 蒲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