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麦齐下跌 中晚籼稻显弱势

22.10.2015  16:24

  9月份以来,我国南方中晚籼稻上市量逐渐增多,价格也随之呈稳中下滑态势。国储分别于9月23日、25日、28日、30日在皖、川、鄂、豫四省启动了托市收购,但此举并未给市场带来有利支撑,反而在国庆节后籼稻价格继续下跌,幅度在0.02-0.03元/斤,使得农户惜售心理松动,纷纷售粮。缘何会有如此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仓容有限,入库标准严格
  一方面,连续多年,随着籼稻托市价格的逐步上调,国储已成为中晚籼稻的收储主力,市场却呈现拍卖率持续低位的现象。特别是在10月13日我国再次启动早籼稻临储拍卖,这个节点选在新季早籼稻托市收购刚刚结束,中晚籼稻零星上市之际,其意在调节库存。另一方面,早在启动2015年早籼稻托市收购的时候不难看出,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的第一年里,各储备库严格按照国家三等标准执行入库检查,使得挂牌的中晚籼稻1.38元/斤托市价,实际扣水清杂后多在1.32-1.34元/斤之间徘徊,因此,国储的托市启动,对米企影响有限,况且局部地区粮库暂未启动收购,使得稻价持续回落成为必然。据统计,截止10月10日湖北、安徽、四川等11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7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73万吨。
  米市萧条,拖累稻价
  稻价的涨跌除国家调控外,更与米市的好与坏息息相关。然而在米市整体供应宽松,需求减弱的大格局下,稻价的回落也自然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笔者统计,自2015年中晚籼米上市以来,米价持续回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中秋、国庆节后安徽、江苏两省米价下跌明显。一方面,节日效应消退,经销商备货积极性下降,随着新米上市量的增多,经销商议价心理浓重,大米出货更加缓慢,部分米企的单月业务量较往年同期减少一成。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型企业利用勾兑及以次充好等手段,持续拉低米价,扰乱市场秩序。受上述两点的制约,米企不得不压低稻价来控制成本。同时,由于大米加工行业连年不景气,企业已出现贷款困难、资金周转紧张等问题,因此在粮食收储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多采取随用随收的方式。部分米企向笔者反映,当前稻价已接近底线,理应适时进行补库,但碍于资金问题,以及对米市后市信心不足,收与不收十分矛盾。
  我国稻米消费基本可以完成自给自足,但随着低廉进口米进入中国市场、再加上稻谷连年增产后,我国米业销售与加工更是雪上加霜。在国庆节后,国产米价的下调也抑制了进口米的走货量,进口米的批发商也迅速下调米价,例如,越南504、越南604、5451等品种大米最高幅度达0.05元/斤,因此国内中晚籼稻价格下跌也是市场终端需求的结果。
  麦价下跌,农户恐慌
  国庆节后,2015年小麦国储托市收购结束,小麦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受此影响,农户担心后期中晚籼稻价格也将跟随小麦的脚步下跌,因此纷纷抛售手中余粮,市场供应量的增加,使得贸易商、米企纷纷压价收购。近些年,农户外出务工较为普遍,因此囤粮延后出售的习惯已并不多见。
  综上所述,未来国内中晚籼稻价格或将持续弱势整理,建议米企适逢低价储备一定量的库存。笔者主要考虑是后期随着新粮陆续减少,再加上中晚籼稻有最低保护价托底,稻价或将触底反弹。同时,建议贸易商、农户多储备优质粮源为主,未来粮源必将呈现优质优价,且优质粮流通性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