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首个智能经济大棚投入使用
4月正是春耕农忙时节,但记者12日在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南河村兴隆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智能经济大棚里,却没有见到一名工人。“我们的智能大棚,根本不用手动育秧,坐在办公室动动电脑鼠标就能下指令自动育秧。”合作社负责人危应年说。大棚占地约500平方米、高5米,搭建了多层不锈钢架,顶部有自动开合的遮阳网,四周还设置了水淋通风装置、视频装备和温控、湿度控制系统等。农户只需在秧盘上装上种子,通过流水线送进大棚,便可自动育秧,育秧期间无需再下田。危应年介绍,智能经济大棚使用了物联网技术,它通过各种传感器连接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管理数据的自动汇聚,并通过数据分析来决定处理动作。另外,通过大棚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实时查看棚内状况。“育秧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智能大棚则可以将温度稳定在20到25摄氏度,通过电脑、手机等实现远程自动遥控,调节温度、湿度。还可以打开天窗、遮阳网,把育苗的成活率从70%提高到90%。”他说,农户们坐在家里,看看手机,就可以知道大棚内秧苗的生长情况,即使外地出差,也可以在手机的智能终端对大棚内作物进行远程控制。
就拿育秧而言,和普通的钢管大棚相比,使用智能经济大棚育秧,可以节省人工,提高育秧成活率。危应年给记者算了笔账,以晚稻为例,用人工育秧每亩可育苗1100株,通过大棚每亩可达1500株。早稻育秧时间从原来的28天减少到23天,收割时间提早一周,晚稻的产量大大增加,对于规模种植的大户来说,生产收益增长明显。
大通湖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韩志军介绍,目前共有两个智能经济大棚投入使用,兴隆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市首个“吃螃蟹”者,在农业智能化发展方面起了领头作用。智能经济大棚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让种田变得更加精确。农业设施装上“智能大脑”,采用智能喷滴灌等技术,通过手机对系统的操控,满足不同时间段大棚对不同温度的要求,真正实现了农民作田不下地,远程遥控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