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英才”等一批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红利助推高质量发展

18.06.2019  09:13

  “总部基地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66亿元,预计未来5年将吸引2000至5000名高端人才到河西发展,将实现销售收入超800亿元。”今年年初,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中交智运有限公司总部基地落户天津,企业负责人赖雄清告诉记者,除了看中天津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外,落实到位的“海河英才”政策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们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到51.5%,在天津实现落户安家,是很多员工多年来的梦想。”入选天津市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企业,“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公司已落户120人。

  产业聚才,才兴产业。自去年5月以来,我市先后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海河工匠”建设政策两大人才强市战略,聚焦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16.25万人,平均年龄31.8岁。其中,学历型人才占59.1%,资格型人才占17.2%,技能型人才占22.1%,急需型和创业型人才占1.6%。新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顶尖领军人才24人,博士、博士后等青年后备人才1200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占引进总数的20%;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选拔10名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海河工匠”。一大批学历高、年纪轻、有技能优秀人才的持续涌入为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人才红利效应初步显现。

  抓人才,重在抓思想解放。“海河英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由企业家拉单子、说了算。善学善用市场规律配置人才资源,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敢于打破陈规,不断激发用人主体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抓人才,重在抓招法创新。“走创新路、打创新牌”,“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借鉴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在改革人才落户制度、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海河工匠”建设政策创新培养模式,充分挖掘企业优势资源,促进技能培训从“课堂”走进“车间”、由理论贴近实际,实现训用一致、精准匹配。

  抓人才,重在抓政策合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60项人才政策系统整合,构建“政策一个出口、引育一个进口、服务一个窗口”的工作体系,变单部门各自作战为多部门联合行动,使来津人才对“政策有哪些内容,自己能享受什么,到哪里去办理”一目了然,办理手续一次办结,形成引才聚才新优势。

  抓人才,重在抓服务环境。实施人才“绿卡”政策,提供一批人才公寓,构建涵盖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交通补贴等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以事业成就人,以感情留住人,以服务打动人。

  引才“指挥棒”的精准,育才机制的创新,用才导向的鲜明,留才环境的优化,不仅成就了各路英才的梦想,也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人才红利,实现了人才引育和经济发展相一致、和产业布局相一致、和企业需求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