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国·学习经典】习近平: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醉中国·学习经典】第十八期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系列(十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子曰师说丨曹雅欣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讲话强调: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荀子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骏马一跃,也不会达到十步;劣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远;雕刻东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会刻断;如果不停刻下去,金属和石头都可以雕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配图 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迅(绘)
(一)
“骐骥(qí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名言出自《荀子》中的《劝学》篇,表达了中华民族惯以长力取胜的坚韧精神。
骐骥,意谓千里马,是以好马来比喻自身条件非常好的人才、国家、事物等;
驽马,是指疲惫的、衰弱的、劣质的马,以此来代指本身资质不佳、起步条件较差的人或事;
再神骏的千里马,一跃之下也不能达到十步之远,而次之一等的马匹,踏踏实实走上十天,也能完成骏马的成绩,这就是“贵在坚持”的重要;
懂得坚持的可贵,即使面对金石之坚也能雕刻成型,而没有坚持的功力,哪怕是雕刻朽木那般容易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无法完成。
(二)
中华民族历经了悠久历史、深重岁月,这使我们的文化特别懂得 “持之以恒” 的奇妙作用:懂得如何在平凡的积累中、成就不平凡的结果,懂得如何在可能平庸的表象里、完成看似不可能的超越。
所以我们会讲“愚公移山”的传说——那大智若愚的愚公,他哪里是在搬门口的两座大山, 他是在给子子孙孙做出榜样,从此搬开了中华儿女精神上懒惰懈怠的大山;
所以我们会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故事里那个看到老婆婆用铁棒磨针从而深受震动并最终成为一代文豪的小主人公, 哪里是受人景仰的李白的童年形象,他是所有受人尊敬的有志者的童年心理。
所以,我们的文化会讲“精卫填海”的寓言,会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 就是在讲攻坚克难、坚持为贵的重要性 。
(三)
清代《白鹤堂集》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名家《为学》。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一趟。富和尚便问,路途遥远,你怎么去呢?穷和尚说,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我就能出门了。而富和尚认为绝不可能,他自己多年来都想雇船去南海,一直都未能成行,穷和尚又怎么可能实现呢?!结果一年之后,富和尚还在原地攒钱等待,穷和尚却已经从南海回来了。
这个故事首先提出的道理是: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之分吗?只要肯做,困难的事能变成易事;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成了难事。同样,做学问有难易之分吗?只要肯学,难学的也会容易起来;如果不学,易学的也变得困难。
所以,作者想要劝诫读者的是: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我的天资和能力都不如别人,但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日复一日地不懈怠,及至学有所成,就此明白:关键不在于天资高低。若我天资和能力都优于旁人,却不去努力发挥,那么也就与普通人无异。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岁月的沉淀会给勤奋者以奖励,时间的磨砺会给努力者以答案,苦心的坚持会给平凡人以不凡。
(四)
培养勇于坚持的耐性与信心,这是中国文化指点给芸芸常人的一条成功道路。 ——这就像唐代文学上的“苦吟诗派”,以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孟郊和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贾岛为代表人物。与闪耀盛唐的李白、王维等才子相比,他们的资质不算聪颖、才思不算敏捷,但是肯于钻研、善于推敲,——事实上,“推敲”这个词,就来自于贾岛作诗,他曾为诗里的一个用词而反复斟酌。
“苦吟诗派”的诗人们,他们其实是为更加广大的、本非天之骄子的寻常人们探索出了一条更可模式化推广、更可范本化学习的道路,——就是, 靠 “切磋琢磨” 的用心功夫,来 “勤能补拙” 地走向成功。而这,比天才式的横空出世,更值得常规社会去借鉴、去学习、去效仿。
“骐骥”,就如同很多原本出众的“神童”,天资超群,出类拔萃,但是有多少的少年天才,都得意洋洋在自己的骄傲起点上、“江郎才尽”在他人的长途跋涉里,这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一蹴而就的投机是不可取的,一步到位的捷径是不牢靠的。
然而如“驽马”一样的郭靖,都可能成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典范,金庸先生这样的武侠神话,正如同我们祖先留下的“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是一样地成就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动人传说。
而这种人生蜕变,才是真正感人的:
感动了自己,便“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心性用坚忍丈量完从初始到梦想的距离;
感动了日月,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时间用成绩评判出汗水年华填写的答卷。
作者介绍: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子曰师说”微信号、“学习经典”微信号创始人。
青年文化学者。独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国艺解说者。
光明网“醉中国”专栏作者。在光明网开设“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版面。其“国学与时政”系列文章,分别被全国上百家主流网站广为转载。
策划并撰写了“琴梦中国”系列作品,包括《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等。
“国艺解说”是曹雅欣首创的一种讲与演并重的、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中,担任每场音乐会的文化主持。
始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把国学、国艺做时代性解读。
绘画作者:
马迅, 1950年生,北京市人。曾在内蒙古生活、工作23年,其间在内蒙古师大美术学院任职、任教10年。1992年调入北京荣宝斋,曾任荣宝斋画院教务处长、副院长。现为: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联理事;北京市文联九洲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集团书画摄影协会顾问;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中国对外友协艺术交流院研究员;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徐悲鸿中学特聘专家;北京龙脉千禧书画院签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