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武汉“地下动脉” CBD综合管廊成中国样本
受强厄尔尼诺影响,今年我国降雨范围大、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多地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将城市排水防涝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协同推进,坚持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地上与地下相结合,发挥“渗、滞、蓄、净、用、排”的作用。
在武汉中央商务区的地下,一条总长6.1公里的综合管廊已经建成,成为城市的地下“补给线”,电力、电信、给水等市政管线统一在这里集中铺设。综合管廊内密布着无数个托盘、支架,用于有序放置缆线,线路清晰可见,还有足够的空间可供人通行作业,该管廊成为国内领先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今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李克强表示,我们的城市地上空间高楼林立,发展势头很好,但在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广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潜在资源。你们要用好这一资源,拓展新空间,再造新武汉。
中国的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8大类20余种管线,涉及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城市的地下管线基本是由各建设单位各自为阵,多头管理。随着城市发展需要,曾经埋入地下的管线需要增减、维修或重新敷设,这就需要将道路重新破开,既花费大量资金,又容易对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影响。高压电力电缆则需要在地面架起数米高的铁塔,不仅占地,且维修起来更有风险。
早在十一年前,武汉市就已经开始着手规划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05年初,武汉市政府组织商务区相关管理部门及建设主体共同完成了《王家墩商务区综合管廊专题研究》。历经两年时间,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编制完成《武汉市王家墩商务区管网综合规划》。
这是一个关于智能城市的梦想,这是工程师们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大胆想象:综合管廊之上,是服务于中央商务区的地面市政道路;综合管廊之下,则是地下交通环廊车行通道。在武汉市中央商务区7.41公里范围内,地下错综复杂的管廊里配备了先进的安全系统。
总长6.1公里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交通环廊一体化设计,利用交通环廊上方结构空腔设置支线管廊,这条地下综合管廊将成为武汉经济输血的"新动脉"。
在规划阶段,由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对国内外成功项目实地考察,结合武汉中央商务区实际情况,确定进入综合管廊的管线种类及系统布局原则。进入综合管廊管线有三种:电力管线(10KV、110KV、220KV)、给水管线(直径小于600)和信息管线;系统布局原则:直埋与管廊相结合;干线管廊与电力高压主干线路一致;支线管廊对枋心区最大化辐射。
按照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要求,泛海控股在武汉中央商务区的地下建造了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所有的管线扩容、维修及维护改造将在管廊内进行,消除城市“拉链路”。
在中央商务区地下管廊内,设有光纤光栅自动火灾报警子系统。光纤光栅探测器沿电缆隧道顶部纵向单根布设,单根光纤光栅探测器监测距离可达600米。光纤光栅自动火灾报警子系统采用波分复用和全同光栅混合复用的方式对电缆隧道进行分区监测。
除了火灾报警系统之外,管廊内还配备了超细干粉灭火系统,并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一组气体检测器,分别检测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当上述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系统可联动风机进行排风。
据介绍,高压仓中放置超高压电缆(110kV、220kV),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是电力线路的过载、短路等电气火灾,如采用水系统灭火,容易发生电路短路。而采用超细干粉灭火器,灭火效率高、速度快,能够迅速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灭火时间往往在几秒或十几秒内,对人畜无毒或低毒,对环境影响甚微,适用于电气火灾,对高压供电系统起到很好的安全保障作用。
整个项目从规划布局、施工到机电安装,每一步都在创造着中国地下工程的奇迹。目前,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