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电影引激辩 网友:是粉丝经济催生的畸形儿
作为2013年最火的一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成为全民皆议的话题,而由其改编而成的电影版,更是在去年春节档以近7亿元的票房震惊电影界。今年,根据2014年火爆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改编而成的电影,再次用两周4亿的吸金速度,挑战人们对电影的定义和评价。伴随着以冯小刚导演为首的一众圈内人对综艺电影的激烈争论,更多的网友也加入口水战,认为这些影片是粉丝经济催生的“畸形儿”。
最大黑马
作为2014年最火的综艺节目之一,《奔跑吧兄弟》引发了一场收视狂潮。电影版由杨颖(Angelababy)、王宝强、李晨、陈赫、郑恺、王祖蓝领衔主演,谢依霖、熊黛林、郭京飞、伊一出演,上映首日便斩获7000万元票房,上映第二天再次创下单日票房破亿的成绩。截至昨天,该片总票房已冲破4亿大关,刷新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单日9167万元的纪录,成为2015年首部单日票房破亿的2D电影。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的大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其网络评分和票房的鲜明对比,令影片成为全民皆议的话题。《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时光网和豆瓣的打分仅为5.6分和6.3分,而目前《奔跑吧兄弟》在豆瓣上的评分更低至3.3分。《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的大电影均用了不到一周就拍摄完成,《奔跑吧兄弟》从实际拍摄到拿到总局的公映许可证,只用了50天。如此快速“赶工”出的一部电影,其粗糙的品质可以想象,因而在放映前就引发如潮质疑。
质疑汹涌
综艺电影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但对影片的吐槽声同样不绝于耳。好莱坞知名影评人托姆·格伊尔坦言综艺大电影是中国独创,“这种类型的电影,将电影和综艺节目混为一谈进行制作,在电影产业成熟的好莱坞是绝对不会去触碰的。”导演冯小刚近日在浙江卫视《我看你有戏》的录制现场,也愤怒批评综艺电影形成的怪圈:“(综艺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长此以往)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
“这不是一部真正的电影。”这是网络中对这些综艺电影给出最多的评价,在影迷以及专业人士的眼中,这些电影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完整的故事,在形态上与同名综艺节目并无二致,只不过把背景放在了新的场景中,观众们就好像是走进影院看了个电视综艺秀。影评人“暗夜骑士”表示:“电影市场居然要靠一个电视节目来喂饱,这说明中国电影工业本身已经差到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在一些影迷聚焦的网站上,不少人对此感到痛心疾首,一些激进的影迷写道:“这样的电影要是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那是搞电影的悲哀!”
过于浮躁
记者获悉,目前不少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也都在筹拍电影的过程中。成本低、见效快,是这些影片带给片商的最大利益点。带着这种急功近利的赚钱冲动,综艺节目大举进入电影业,以强大的力量渗透到电影创作和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给电影的专业性乃至电影本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当下中国电影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快餐式生产,并且形成了快餐式消费的链条,恐怕与整个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有内在联系。“学生、城市白领等学习、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构成了今天电影观众的主体,他们进电影院图的是放松。能给观众带来快乐,未尝不是好事,问题是整个电影产业如果蜂拥而至,争做这种短平快的电影,无疑将加剧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电影的浮躁和投机。”饶曙光说,他也想提醒年轻观众,快餐可口,但未必营养,“人的成熟应该包含着对自己的口味、趣味和文化选择的反思。”
一场灾难
不少业内人士担心,以目前并不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来看,电影的快餐式生产和年轻观众的“任性”消费,会导致“短平快”的“综艺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风靡。看似趁热打铁,实为盲目跟风,观众未看到出品方的“诚意”,唯有看到“赚快钱”的急切。不少有想法的导演和制片都表示,倘若综艺电影继续扎堆上映,对于行业和观众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饶曙光认为,不论是何种形态的电影,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取得长足的发展潜力,都必须从电影本体出发做精做强。“不尊重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不尊重电影创作和生产的基本规律,最终失去的恐怕不仅是电影市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