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经济”并非一“涨”了之

26.09.2016  14:03

  “十一”黄金周将至,不少市民计划出门旅游,而一些商家也开始悄悄酝酿节日涨价。日前,国家发改委部署加强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市发改委也下发通知,要求针对旅游、交通、零售等重点领域加强节日市场检查。


  “逢节必涨”,长久以来饱受诟病。每逢节假日前夕,主管部门都要为市场敲响警钟,却仍有部分经营者罔顾禁令“顶风作案”。要想止住“逢节必涨”的冲动,需要禁令更需要倒逼经营者转型,有了新的经营和盈利模式,才不会老惦记在价格上玩花样。


  杭州西湖就是景区转型的成功范本,2002年起西湖景区取消门票后,虽然每年失去了500多亿元收入,但因为来的人更多了,带动景区产业链蓬勃发展,效益反而更好。国家旅游局去年发布了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天津有55家旅游景区上榜,这些景区均承诺三年内门票不涨价。


  相对于门票,一些景区或热门地段的餐饮零售商家借节日之机“捞一把”的现象,对“节日经济”损害更甚。某些商家表面遵守节日价格秩序,却采用两套标价、取消单点只卖套餐等手段变相抬高价格,甚至有的不明码标价,消费完才告知涨价,让游客“一次管够”。


  实际上,“逢节必涨”是经营者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早些年,人们吃亏上当后为了少惹麻烦“忍了”,但如今进入网络时代,上当者会在网上“吐槽”,更多后来者会参考这些口口相传的真实评价选择商家。人无信而不立,市无信而不盛。如果一个经营者得到很多负面评价,试想消费者怎么还会趋之若鹜?日久天长,必然会遭到市场淘汰。


  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好口碑。按照目前国人对旅游的热衷,景区经营者本就有源源不断的客流。为图一时之利涨价宰客,伤了人心,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精明的经营者应该看到更加长远的“诚信效益”,与其绞尽脑汁琢磨怎样顶风涨价,不如把功夫下在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创新经营模式上,当诚信成为“金字招牌”之时,何愁没有效益。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