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藏乡羌寨 博士让高原盛产草莓

23.05.2016  13:28

西南科技大学的科技扶贫团队用专业技术指导农民增收

旅游景点川主寺草原上盛开的,不仅是格桑花,还有园艺学博士张猛带来的草莓。

张猛是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扶贫团队的负责人,2012年,张猛到松潘去挂职锻炼时,看到当地拥有广阔的土地,可当地人却在为如何增收而发愁。从那时起,张猛就萌生出用专业知识帮助当地老百姓的想法,随后一发不可收。

张猛、丁建刚、彭凌、马金山、熊双丽等16人,自发组建起科技扶贫团队。这些动科、农学、园艺、食品、制药和工商管理等跨专业、跨学科专业教师组成的扶贫攻坚团队,利用休息时间奔走于藏乡羌寨之间,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当地的群众致富增收。

博士藏乡挂职:利用温差种植错季草莓

用专业知识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还是张猛到松潘挂职时的想法。

那是2012年7月初,省委、省政府选拔干部到“三区”挂职,西南科技大学被确定定点帮扶松潘县。“我们学院和农业联系紧密,学校最后确定由我们学院进行帮扶。”

张猛被选定挂职松潘县政府办副主任,“松潘面积达8000多平方公里,而总人口却只有7万多人。”张猛说,当地人均土地占有量特别大,但是这些可耕土地却没有利用好。

张猛到下面的乡镇走访后,就萌生了造福当地老百姓的想法。经过反复考察,他决定在川主寺镇带领老百姓种植草莓。“草莓在平坝地区种植得多,很容易让人接受。”

说起种植草莓一事,张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川主寺海拔在3000米左右,当地气温比平原地区低,这就为草莓种植带来了机遇。“当地草莓成熟期为6月-8月,正好填补了我国草莓周年供应的空档。平原地区的草莓过季了,而当地的草莓正好上市,同时当地气温低,还易于储藏。”张猛说,而且草莓成熟时正逢松潘旅游旺季,既可自主采摘和就近销售,又可通过航空运送到全国各地。“当年开始种植,就让当地老百姓看到了‘钱途’。”

如今,松潘在科技扶贫团队的帮扶下,已开展了多起特色种植、养殖。

羌乡改良制茶增加茶农可利用资源

彭凌是西科大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见到彭老师时,她刚给留学生上完课,没来得及脱掉白色工作服。

“平武种茶时间长,而且不含重金属,是当前茶产业中真正的绿色产品。”彭凌说,虽然有着较好的茶叶资源,但是可利用率却不多。“当地茶农更多的是采摘春茶,而夏秋季的茶叶却白白浪费掉。”

彭凌带学生到平武豆叩镇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决定帮助茶叶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良,并帮助企业引进红茶生产线。“春茶之后,虽然茶叶不再嫩,但还可以进行发酵深加工。”彭凌说,“可以说茶叶全身是宝,老茶叶除制作红茶外,还可制成茶粉,用来酿酒、做面以及烘焙食品。”

在彭凌的支持下,平武豆叩茶叶加工厂不但靠引进的红茶生产线制出了红茶,而且茶粉也得到了合理利用。同时,彭凌还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包装,并通过认证体系认证。而茶农也从中得到实惠,“把原来丢弃的老茶叶变废为宝,茶农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彭凌说,2014年,豆叩夏秋时节就多收了700斤干茶,用茶叶副产品所做成的茶粉、细粉茶以及茶饮料等产品也陆续投放市场。

虽然在科技扶贫过程中遇到困难,但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前行。平武县平通镇拥有很大的梅园,但由于梅子酸度过高影响果农种植激情。彭凌和她的扶贫团队又把目光放在了这里,帮助果农进行技术改良,并帮助企业增加深加工工艺。

壮大扶贫团队让农户成为科技型农民

作为扶贫团队成员之一的马金山说,近几年,学院把学生实践的地点选择在农村,学院小麦育种团队、竹资源研究与利用团队、植保及栽培专家团队、现代园艺团队、动物营养及繁殖团队的专业优势,常年在绵阳、德阳、遂宁、泸州等乡下驻点指导,定时定地给农民群众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帮扶。

马金山告诉记者,2014年-2016年,团队成员已有博士、教授等13人作为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偏远地区进行科技帮扶工作,通过食品加工、畜牧养殖、园艺果蔬种养与加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食用菌种植等方面的“一项目一模式”的帮扶思路。

同时,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农民上大学”、“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方式,在德阳市、北川县、黑水县、松潘县、梓潼县等开展10000余人次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普讲座、先进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为农业转型发展提供高效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