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 开创新天地

11.06.2015  11:2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本市一批怀有创业理想的科研人员主动走出书斋学府,拥抱实业报国、人生圆梦的大潮。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科技英才创业故事”专栏,陆续报道几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勇敢投身“商海”,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故事。


  我们希望以此为范本,选树典型,激励更多拥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坚定信念、破茧前行。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全面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人员“下海”创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发现者、发明者,科研人员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大多数科研人员办企业,不但拥有技术成熟的专利、产品,还可以紧密结合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源源不断地推出新的发明创造,培育新产业、创造新价值,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对接市场,科技创新才有出路;满足需求,科技成果才能体现价值。我们欣喜地看到,科研人员走到创业一线,从“学院派”到“市场派”,既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了坚实桥梁,也为自身重建职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选项。


  我们希望以此为标本,解剖案例,为正在创业中的跋涉者提供有益的参照、借鉴和启发。创业之路,绝不是鲜花簇拥,而是一场光荣的苦旅。从书海、科海到商海,科研人员和创业者身份的差异,是一道无形的壁垒;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分配方式,隐含着潜在的风险;市场机会的识别、商业计划书的准备、创业资源的获取、企业创新管理,这些都难以从教科书里寻找现成的答案;融资难题、场地难题、人才难题、市场难题,能够想到的共性问题、难以预估的差异化障碍,攻克每一项的难度都不亚于科研课题的攻关。正因此,我们跟踪报道这组企业,不只是为了破译成功密码,更加关注创业动力的源头,拷问创业之难,梳理破解之道,尽力为新创业者预示风险、提供镜鉴,以便他们在创业之路上行稳致远。


  我们希望以此为样本,见微知著,让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这个群体,共同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在“创时代”,一座城市的发展后劲,取决于科技创新资源的富集程度,也取决于这些资源的配置效能和激发状态。社会尊重、政策扶持、公共创新平台支撑、上下游产业链条配套、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保障,都是科技人员勇于创业、成功创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天津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行动计划,制定了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尤其是广大知识分子的巨大潜能。我们推出这组报道,聚焦其中的先进代表,旨在更好地发挥榜样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培育更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走出象牙塔,开创新天地。天津是一片涌动创新激情的热土,城市血脉里永恒流淌着创新的基因。我国第一台自制蒸汽机车、第一座机器铸币厂、第一家现代化工企业、第一块国产手表、第一台电视机……历史的星空辉映书生报国的情怀,也照亮多少科技英才踏实创业的梦想。当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兴起,让我们准备好祝福和掌声——给那些时代的领跑者、梦想的坚守者!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