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超薄碳纳米材料柔性全固态超电容问世
厚度仅为A4纸的三分之一(约30微米)可嵌入服装作为电源给电子产品充电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屏幕越做越大,研发可卷曲、可折叠的便携电子产品已成为趋势。然而,固定形状的电池限制了可折叠电子产品的发展,亟需开发相应的柔性储能器件。天津大学赵乃勤教授课题组与天津工业大学康建立教授合作,研发成功了迄今最薄的碳纳米材料薄膜超级电容器,其厚度仅为A4纸的三分之一(约30微米),柔韧、轻盈,是可穿戴设备的理想电源。
“轻质超薄”是这款超电容的显著特点。为获得高的器件综合性能,该研究团队从器件结构优化设计出发,使其兼具超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他们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一步制备了一种柔韧多孔碳纳米纤维/超薄石墨层杂化薄膜,再以固态电解质封装两片杂化薄膜得到全固态自支撑薄膜超电容。
该超电容厚度只有A4纸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且有很好的柔韧性。经过优化结构设计,该器件整体的体积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比目前已报道的同类超电容可以高出几个数量级(即性能更优,“身材”更小但“能量”更大),这对于空间有限的微电子器件来说尤为重要。该超电容每平方米重量仅为58克,未来可将多片超电容嵌入到衣服中,使得平时穿的衣服变成可以给电子产品供电的“电源”,穿在身上几乎不增加负重,且便于携带。
同时,整个器件还具有很好的抗变形性和循环稳定性,充放电循环5000次后电容量还保持在96%以上(而锂电池在充放电循环1000次左右后电极性质会发生变化,使用中会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此外,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该超电容采用全固态设计理念,当其遭受撞击或者损坏时不会有液体外泄情况发生,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该超电容同时具备一般超电容使用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等优势,在可穿戴电子器件和微器件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成果实现产业化后将会有力推进相关电子产业的升级换代。
补充背景材料:
超电容一直存在着能量密度不高的缺陷,导致相应电子产品如电容车、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的续航能力不够强,需频频充电。近年来,大量具有超高比电容的电极材料见诸报端,其能量密度甚至超过锂离子电池,但这些结果大多是相对于【电极材料】而言的,而基于包含了集流体、隔膜、电解液和封装体等【整个器件】(电容器)而言,能量密度则就变得平淡无奇了。
只要是产品就会有优缺点,超电容本身的缺点就是电量没有锂电池高,也就是续航能力没有锂电池高。但续航能力是个相对概念,如果在允许的空间内能尽可能多地把柔性超电容串并联(比如摊开嵌入衣服里),那么整体的续航能力可能会赶上甚至超过锂电。所以这个续航能力目前还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