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思娜科班毕业扎根新区17年:因材施教擅走心

02.06.2016  15:02

   天津北方网讯: 昨日是“六一”儿童节,记者来到泰达第二幼儿园,走近有着18年幼教生涯的郝思娜老师。这名“孩子王”擅长和孩子“走心”,善于因材施教,备受孩子和家长们喜欢。

  家在南开区的郝思娜今年39岁,是一名每天早晚往返市区和开发区的“双城族”。昨日上班,她忙着和同事们彩排儿童舞蹈、合唱、乐器、搏击操等节目。这是郝思娜在开发区和孩子们度过的第17个儿童节。1996年,郝思娜中学毕业,成为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首批应届大专生之一。1998年毕业并在河西区一家幼儿园工作一年后,她于次年来到泰达二幼,工作至今。

  开发区的家庭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的差异带来生活习惯、家庭观念的不同,相互比较显出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取长补短。郝思娜很喜欢这个环境,也更注重根据孩子们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她擅长跟孩子“走心”。问题往往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工作中的郝思娜不喜欢用诸如“你不应该这样做!”等生硬的语言来要求孩子,她坚信每个孩子做的事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而她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让孩子知道错在那儿、为什么错,主动纠正错误。

  有一次,一名孩子拿着一只有破口的玩具熊,一点点把填充物薅出来。家长一般会觉得孩子淘气,很可能去制止。可郝思娜却俯下身子,和孩子发生了如下对话:“为什么要把它肚子里的东西掏出来啊?”“我觉得它太胖了,想让它瘦一点。”“它体型就那样,跟你不一样,东西被掏出来它肚子会痛的。”听完后思考了一会儿,孩子默默地把东西又塞了回去。之所以采用这种“走心”的教育方式,因为“不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能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心是一名幼师的基本素质,自从2010年有了自己的孩子,郝思娜更是将心比心,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如今,郝思娜的孩子6岁了,她和许多家长一样面临“幼小衔接”问题。她认为,幼儿教育应注重“园家结合”:幼儿园多采用游戏的方式、生活化的场景启蒙孩子,避免抽象,杜绝枯燥;家长在生活中应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而不是替他做思考、包办一切。“怕孩子跟不上,提前上幼小衔接班学习小学知识”的做法,可能带来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头两年成绩还好,以后就开始下滑的后果。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3至6岁是孩子一生最为关键的阶段,学前教育应着眼于孩子一生。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