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首条综合管廊拟10月运营 设计可满足100年发展需求

29.03.2016  18:00

  目前,长沙市首条综合管廊正在劳动东路延长线地下建设中,管廊14米宽、约两人高,力争在今年10月投入运营。2017年前,长沙21条道路将建共计62.62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

  劳动东路管廊拟10月投入运营

  劳动东路管廊位于劳动东路延长线南侧的人行道及车行辅道下,长约2.8公里,宽14米、高3.5米。“四个舱室依次是高压舱、雨水舱、燃气舱和综合线路舱”,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廊被分成四个独立舱室,其中最宽的4.8米、最窄的1.8米。以高压舱为例,里面将来是一条220千伏和一条110千伏高压电缆。

  根据计划,劳动东路管廊于去年10月动工后,拟今年10月时投入运营。

  可容检修车进入

  “各个管线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规划,在扩建、新建、改建、维护的时候容易造成混乱,甚至导致互相破坏。”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既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会在反复开挖中影响道路交通。

  该负责人称,综合管廊也就是管线的廊道,通过一条隧道将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各类管线收纳于一体,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现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

  “需要维修管线时不用把道路围起、挖开,维修人员和工程车通过检修通道进入管廊后就可以开始施工。”该负责人介绍,管廊内有不小于2.5米宽的车行检修通道,可以供工程车穿梭其中。

  通过综合管廊内的监控,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能全程跟踪运行动态,另外,地下管线也将与大数据联通,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知道地下管线的真实情况,“管线运行会更规范、更安全、更高效。

  15种管线将全部入廊

  2015年至2017年三年,长沙市计划在高铁新城、梅溪湖国际新城、老城区试点建设综合管廊共计约62.62公里,包含18个项目(21条道路)及3座综合管廊控制中心,总投资约55.95亿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应进皆进”的原则,试点项目的排水、燃气、供水、热力、电力、通信等七大类15种管线将全部入廊敷设,管廊设计将“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以满足城市100年发展需求,同时综合管廊还将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实现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

  据了解,长沙市的综合管廊规划2020年总长度约140.9公里,呈“两带四片”的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