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农业信息第十二期
04.01.2015 13:35
本文来源: 农业厅
1.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强调: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科技创新,为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1月14日,农业部在云南昆明召开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张桃林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加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健全农业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科技创新,为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张桃林指出,要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生产力持续提高、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为目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为前提,以保护农业资源、减少投入品使用、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农业生态为手段,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现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产地(资源环境)安全的三个安全以及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确保资源环境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生态文明程度。 张桃林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统筹、外源污染防控与内源污染治理相协同、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以“两个持续提高”为工作目标,重点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抓好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抓好示范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常态化;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力度,全面推进秸秆循环利用,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步伐;加强地膜监管,加大推动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力度,启动可降解地膜示范和推广,推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探索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机制,推进农业物种资源保护工作再提升;力争实现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管理工作制度化、监测预警信息化、防治工作长效化、防控管理分类化;实施现代生态农业重点工程,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树立不同地区美丽乡村典型,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环境联动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2 .麦市利好较有限 托市拍卖成关键 在整体供给宽松的情况下,小麦价格将延续稳中偏弱走势,但考虑到元旦和春节临近或将提振面粉需求,小麦市场在节前存在小幅上涨机会。后期小麦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家政策性小麦拍卖的投放力度,需密切关注。 小麦市场粮源逐步减少,企业采购转向政策性小麦,使得拍卖成交率回暖。不过,面粉需求比较平淡,制粉企业采购普遍谨慎,使得小麦需求仍未有效改善。整体来看,元旦节日前市场利好因素不多,后市关键还要看政策性小麦投放力度的大小。本场托市小麦的投放量和此前一周基本持平,但成交量和成交率已连续第三周回升,整体交易情况有所好转,反映出市场主体参与度提高,小麦采购较前期渐趋活跃。随着时间的深入,粮库、贸易商手中的余粮减少,市场采购更加困难,制粉企业采购更倾向于小麦拍卖。预计春节前,制粉企业补库意愿会增强,小麦采购逐步回暖,政策粮拍卖会进一步好转。 进入四季度中后期,面粉需求比较平淡,制粉企业在采购小麦时有意控制库存,采购并不活跃,利好因素不多。从供给面看,小麦供应主要依靠国家托市小麦的投放。前期囤粮的粮库、粮点考虑到储存成本,面对走软的小麦价格,并不急于出售小麦,挺价意愿较强,制粉企业小麦收购较为困难,纷纷转向国家政策性小麦拍卖,这有效保证了市场粮源。从需求面看,企业反映近期面粉滞销,企业利润微薄。由于开机率不高,大部分企业随采随用,但采购量较前期有所下降,小部分企业在消化前期库存。此外,临近年关,制粉企业反映贷款难度加大,加之企业现金流并不充裕,给小麦采购造成阻碍。前期玉米价格的下跌使得小麦的饲用替代优势减小,小麦逐渐回归单一的制粉需求。因此小麦整体需求并不乐观。预计后市小麦价格或会延续稳中偏弱走势,但考虑到元旦和春节临近或将提振面粉需求,小麦市场在节前存在上涨机会,但幅度不大。 当前阶段,各地面粉需求依然平淡,面粉销售不温不火,企业采购并不活跃,小麦市场整体供需格局较为宽松。细分区域来看,受拍卖地区不平衡、地区之间小麦需求量不同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供需状况有所不同,价格走势也不一致。目前粮源供应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小麦的拍卖,拍卖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安徽市场,河北、山东地区基本没有粮食拍卖。随着时间的深入,预计河南、安徽市场2014年托市小麦即将投放市场。 3 . 收储政策落地 玉米想走强不容易 玉米高国储库存已是负重难行,而这两个月,丰产玉米又将集中上市,无疑是雪上加霜。需求方面,由于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低迷,下游深加工疲弱,导致玉米需求不振。在新粮上市,下游低迷的双重利空下,加上国家收储价格低于市场预期,玉米市场中期难言乐观。 玉米收获期已毕,今年玉米产量整体丰产,特别是黑龙江地区,今年玉米产量大增,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一连增”。加之产区部分农户前期存惜售心理,致使今年产区售粮进程同比偏慢。因此,目前市场上整体供应仍较为充足。同时,农业部近日组织专家验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1团万亩玉米示范田实现亩均单产1227.6公斤的新纪录,较2012年的高产纪录提高了100多公斤。此项目未来将带动玉米的整体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2013年年底由于生猪存栏量偏高,猪价于春节前反常开跌,导致养殖利润快速走软。而现货粕价因油厂挺价表现坚挺,成本上扬进一步加速养殖利润下跌。截至2014年11月,养殖利润仍略有亏损,养殖户积极性下降,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表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伴随存栏的下降,饲料需求步入历年的相对低点,下游玉米需求普遍较为清淡。玉米需求低迷,一是因为存栏量低导致玉米需求减少;二是因为下游资金回笼问题导致玉米走货量减少;三是因为养殖亏损严重,养殖户更倾向于价廉的自拌料,玉米需求大幅缩水。 从下游深加工情况来看,尽管玉米原料成本降低有利于企业盈利,但淀粉等下游产品价格延续弱势,且因国内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仍不佳,下游产品销售也不畅,当前深加工企业开工率同比依然偏低,大部分企业集中备货意愿不高,玉米工业消费也较为有限。 前期市场传言玉米国储或改为直补,25日收储政策落地为市场注入强心剂。2014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期限为11月25日至2015年4月30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此次国储政策发布之前,市场预期将上调去年的收储价格至1.12—1.14元,而此次的收储价格低于市场预期,利空玉米。 4. 棉花收获好于去年同期 棉农待价惜售 2014年内地五大棉花主产省植棉面积同比下降约15.7%,新疆植棉面积初步统计同比约上升4%。总体收获情况好于去年同期。棉花临储政策取消后,棉农一改往年随收随销传统,普遍待价惜售,企业收购比较谨慎,整体上市场交易较为平淡。 2014年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所调研的内地5省(河北、安徽、山东、湖北、湖南)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较2013年共计减少485.1万亩,减幅15.7%。而且,内地棉花种植多转移到滨海盐碱地和旱瘠薄地,原条件较好的棉田则改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新疆棉花面积稳中有升,2014年初步统计为2639万亩,较上年度上升4%。今年棉花总体收获情况好于去年同期。山东、湖北、湖南、新疆等地棉区虽然前期遭受了干旱、低温阴雨等不良天气的影响,但中后期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光热条件充足,棉花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整体长势良好,病虫害较轻,后期天气条件利于获得高产。今年国家对棉花收购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花全面回归市场。专家表示,受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等因素影响,棉农一改往年随收随销传统,普遍待价惜售,企业收购比较谨慎,整体上市场交易较为平淡。 5. 我国大豆市场购销低迷 价格下跌趋势明显 今年起,中国对大豆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今年黑龙江大豆获丰收,但购销市场清淡,大豆价格下跌趋势十分明显。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豆农和贸易商期待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细则尽快出台。 黑龙江省海伦市素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之称,海伦市乐业乡南阳村王会庆今年种了100多亩大豆。王会庆说,今年大豆收成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在大豆获得丰收的同时,由于今年中国取消大豆临储政策,实行大豆目标价格新政,目前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走低,购销市场冷淡。目前已收购3000多吨大豆,新豆价格在2.15元/斤,比十一之前下降0.04元-0.06元/斤。往年11月中国大豆收购已进入高峰期,目前大豆交售高峰尚未到来。齐齐哈尔讷河市第三良种场豆农景雨说,目前大豆仅卖了一部分,去年同期差不多都卖完了,今年春节前都很难卖出去。受低价进口大豆冲击以及内外价差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内绝大多数规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均处于停产状态。国产大豆需求动能不足,基本维持去年需求水平。多数贸易商和豆农持观望态度。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细则没有公布,农户的销售价格、品质和产量如何确认,这些均没有基数,且操作难度较大,对未来市场的走向,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银行对收购大豆的信贷也大大减少。大豆收购放贷去年农发行放贷130多亿。而今年到目前为止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只向两三家大豆收购企业放贷,放贷规模在2000多万。 由于直补政策细节尚未公布,并且国储大豆储备充足,后期国产大豆易跌难涨,还将持续走低。中国豆农和经销商希望尽快出台具体的大豆补贴办法,以保障农民对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6. 冬季作物管理要注意追硼肥 硼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实践证明,在冬季作物上增施硼肥可取得显着的增产效果。 小麦缺硼,会导致苗期分蘖不正常,后期出现“穗而不实症”,空秕多,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增施硼肥,可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增产10%左右。宜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各喷1次浓度为0.05%-0.1%的硼砂溶液,每次每亩喷肥液 50公斤左右。马铃薯缺硼,植株生长点或顶端易枯死,侧芽增多而且生长迅速,节间短,使植株呈矮丛状,最终导致块茎小,产量低。用浓度为0.1%的硼砂溶液浸泡种薯块4-6小时后播种,可取得显着的增产效果。也可在生长期间喷施,一般在苗期至现蕾开花期用0.1%的硼砂溶液喷施2-3次。此外,冬季蔬菜如甘蓝、芹菜、莴苣、甜菜、萝卜等都是对硼较为敏感的蔬菜作物,增施硼肥均可取得良好的增产和改善品质的效果。蔬菜施硼肥以作叶面肥喷施为主,宜在生育前、中期喷2-3次,每次每亩喷施浓度为0.1%-0.2%的硼砂溶液30-50公斤。
本文来源: 农业厅
04.01.2015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