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布食品安全监管报告 把关“舌尖安全”
天津北方网讯: 1月19日,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14年食品安全监管报告》。《报告》包括食品安全主体管理、食品安全质量监测、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三个方面的情况,多方入手,严把百姓“舌尖安全”关。
食品安全主体: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2014年,全市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60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平均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本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203家,总计获得证书1631张,涉及28大类食品。食品添加剂获证企业数129家,证书129张;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261家,证书266张。
截至2014年底,全市持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者实有58085户。2014年,全市建立市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40户、区县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648户。
2014年,全市企业共注册保健食品品种358个,保健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缓解体力疲劳和抗氧化等类别中,全市共有40家(实体)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约4600家,经营场所主要为商场、超市、药店、专卖店等。
截至2014年底,全市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者实有18130户,从全市餐饮服务环节业态分布来看,公共餐饮中的中小餐馆和小吃店是餐饮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重点场所。单位食堂、学校食堂和工地食堂占和集中供餐单位是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重点场所。
食品安全质量监测:放心食品放心吃
2014年,本市对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及油脂制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33大类食品及相关产品开展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2659批次的产品,合格2615个批次,合格率为98.35%,针对食品添加剂问题实施风险监测2591批次,检出55批次存在质量问题,问题样品检出率为2.12%。
2014年,本市流通环节对3154个批次食品开展了抽样检验,合格率为85.55%,其中,质量合格率为92.83%。截至2014年底,累计查处案件72件,查获不合格食品359.44公斤,罚款54.62万元,集中曝光了25家经营者销售的30个生产企业生产的38个批次的质量不合格食品。
2014年,组织开展了对减肥、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共6类200批次保健食品进行非法添加化学物质快速检测,对辅助改善记忆、通便、清咽等15类250批保健食品进行监督抽验。对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增加骨密度等16类250批产品开展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监测项目包括标签标识规范性监测、胶囊壳中的铬、塑化剂、金属元素(铝、镉、总铬、铜、锌、镍)、农药残留、防腐剂和色素。
2014年,本市餐饮环节对524个批次食品开展了抽样检验,抽检结果显示,抽样合格率为73.50%,食品安全质量合格率为98.09%。充分利用抽检结果,查处违法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案件。截至2014年底,餐饮服务环节累计查处案件129件,查获不合格食品363公斤,罚款44.88万元。在餐饮服务环节严把采购、入库、出库、结算等关口,强化索证索票制度落实,实行大专院校食堂大宗食品统一采购,倡导餐饮服务环节厂店对接、农店对接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严把百姓“舌尖安全”关
2014年,本市深入推进放心奶民心工程,对220批次样品抽样检测,合格率100%。对乳制品企业的19938批次成品和原料进行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专项检测,未发现问题样品。全市乳制品企业的产量达到了44187吨,同比增长29.9%,产值达到38.99亿元,同比增长22.5%。
2014年,全市流通环节共查办食品安全案件1484件,罚没款为778.21万元,查获涉案食品52562.02公斤。为了从源头保障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国家对保健食品品种、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许可制度。本市在28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受权人制度试点工作,在和平、津南、武清三个区开展“保健食品经营示范店(柜台)”创建试点工作。
截至2014年底,全市餐饮环节共查办食品安全案件341件,罚没款为72.8万元,查获涉案食品23.1万元。打造“明厨亮灶”餐饮单位14户,创建“放心餐馆”A级示范店155户,初步建成放心餐馆示范街18条。(记者晁丹通讯员王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