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调查:青年技工明星养成的奥秘

28.05.2015  12:07
来源:    --《工人日报
耗资百万元量身定制“金牌工人”成长计划,青工技术精英频现世界舞台
【三工调查】青年技工明星养成的奥秘
   

  题记
  19岁的技能大师!21岁的技术明星!青年工人王晨宇火了!
  他是个案吗?他成长于怎样的环境中?培养他投资百万元,对于要效益的企业,这钱花得值吗?在技术工人全面“喊渴”的今天,一个技术明星成长的背后,隐藏着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诸多奥秘。
   
  2002年,十九冶高技能人才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0%,且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职工年人均收入只有0.86万元。“技术攻关压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人才青黄不接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难题。”十九冶立志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高超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队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截至2014年底,十九冶高技术工人比例达到73%,职工年人均收入较十余年前增长近十倍。王晨宇、赵炜、曾正超、曾加彩……技术领域一批批“青年技术明星”茁壮成长,带动了企业创新发展速度。
  21岁的技术工人,四川小伙王晨宇最近成了“明星”。
  在参加真人秀节目《中国大能手之强焊之战》并一举夺冠后,王晨宇不仅火了,还将代表中国队在这档节目中与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级焊接高手对决。事实上,王晨宇19岁就是圈内“明星”,年纪轻轻的他在国内焊接技术领域并非“小人物”,多次作为国家队选手出征世界大赛,是全国技术能手,是最年轻的省级技能大师,同时还领办了广西王晨宇大师工作室。
  精英级的技术工人缘何能够“英雄出青年”,王晨宇式的青年技术能手能否一波波涌现?5月21日,记者来到王晨宇所在的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九冶)寻找技术工人成才成长的奥秘。
  百万定制“金牌工人”成长计划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每做一个产品要花费四五千元,一周要做两三个,”十九冶副总经理李潇介绍,以焊工为例,培养一位高水准的精英技术人才,公司几乎都要投入百余万元的成本。”
  就这样,重金定制打造的“金牌工人”王晨宇,在19岁的年纪就获封技能大师。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是技术工人的奥林匹克盛会,2013年,还是十九冶技师学院在学生的王晨宇代表中国出征国际赛场,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他的成长经历说明了工人“出名也要趁早”。
  不过,在十九冶技术工人闯关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上,王晨宇不是初来者,亦不是谢幕人。2011年,十九冶员工赵炜作为备选选手出现在英国伦敦的世界赛场,今年,十九冶员工将代表中国参加2015年7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比赛。“像王晨宇这样的重点培养对象,公司现有十余人。
  “这些孩子是赶上了技术工人发展的好时代。”40岁的周树春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国冶金建设行业焊接领军人物,如今已是国家焊接队的专职教练。“在我们那个年代,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周树春告诉记者,学成一门技能,除了自己的悟性和坚持,十九冶的人才培养大平台是助推王晨宇等明星工人成长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为培养更多的“金牌工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九冶目前采用的是“培训—鉴定(竞赛)—使用—激励—待遇”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就是依托于十九冶技师学院保证人才来源,通过技能竞赛的选拔人,然后再配以后续的技术人才提升手段。”李潇告诉记者,公司花重金打造不同技术工种的“金牌工人”,就是在为培养一批“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做铺垫,“拥有一批由技术工人发展而来的技能专家,将带动更多的技能队伍成长,也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特殊时期人才断层的发展之痛
  为建设我国大西南攀枝花钢铁钒钛基地而组建的十九冶,一度沦为一个资金近于枯竭、职工生活窘迫、人才流失严重的特困冶金施工企业。
  数据显示,2002年,十九冶有员工1205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全集团公司技术工人总数的10%,且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年施工生产产值9.4亿元,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8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只有0.86万元。“老一代职工相继退休,高技能人才与技术骨干流失严重,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已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难题。”李潇说。
  “那时候是真难,既没钱又没人,高负荷的技术攻关工作只能压在几个人身上。”已在十九冶工作20余年的周树春给记者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1993年,十九冶在湖南衡阳钢管厂要在一个月内完成300吨型钢的焊接任务,且工地上是一边制作一边安装,焊接如果停下来,安装就势必会受到影响。由于焊工中只有周树春掌握了埋弧自动焊接技术,他便只能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十余个小时来抢工期,“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甚至还中暑晕倒在车间,那也得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