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成因和预防
30.01.2015 18:03
本文来源: 旅游局
冬季是出境旅游较为集中的时期,近段时间,中国公民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之前的泰航事件更是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其实类似的事件时常会听到,这类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应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文化上的差异。有些“不文明”行为并不是游客刻意为之,而是中西方之间的某种差异。比如说婴儿在路边小便的问题,很多中国父母认为西方人给孩子穿纸尿裤是一种偷懒行为,当孩子需要小便而周围一时没有公厕就让小孩就地“解决”。即使今天很多国人也未必觉得这是某种不文明的行为,也许反而会认为男女在大街上接吻更不文明,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文化差异其实是不文明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经济上的差异。不可否认,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东部沿海地区生活水平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已无太大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生活水平确实仍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地区的游客不知道某些发达国家先进的设施设备如何使用,而中国人普遍怕“露怯”的心理又让他们不愿意开头询问,或者即使想问,又因为语言问题沟通不畅,导致出现误会。 第三,法律上的差异。在中国某些不文明的行为仅仅会收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道德上的批判,但是大多数时候不会受到真正的法律制裁,或者甚至根本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西方的法制建设相对已经比较完善了,同时执法的手段也更为丰富,在咱们国家常见的“中国式过马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行为,如果发生在西方国家就不会仅仅是批评教育了。泰航的事件如果发生在中国,结局可能完全不同。 第四、教育上的差异。中国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于道德和公序良俗方面的内容都不是太丰富。学校的思想品德类的课程很多是自修或者被其他“主课”占据,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道德素质。不讲公德,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负责任、只关注个人利益几乎是现在中国人的普遍心理。 造成不文明现象的这几种原因,可以说是差异,也可以说是我们落后的地方,想要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不论什么措施,可能都无法一天两天就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文明教育,让人们养成良好文明的习惯,逐渐改善整个社会大环境,并且需要健全法制体系,增强监管力度,对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上,而是拿出实际的惩戒措施,如建立诚信档案、公德档案等。还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我国游客更多的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民族禁忌等,也要在其他国家多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增进双方的了解。通过这些方式,才有可能将不文明现象一点点的消除。 关于文明出游,天津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提示广大游客:要提升文明旅游的意识,从自身素质提升做起,遵守旅游目的地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在旅游过程中听从导游领队的指挥,遵守集合时间,参加高风险的旅游活动时,应当向旅游经营者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身体健康信息,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一旦出现纠纷的时候,不得损害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干扰他人的旅游活动,不得损害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如发生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或旅游纠纷时,切不可采拒绝登车、登船、登机和滞留等过激行为,避免人为扩大事态或纠纷致使旅游活动不能顺利进行的行为,如因上述原因扩大的损失《旅游法》规定应由游客自行承担。当发生纠纷时:一是双方应当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二是不要把旅行社过错发展为双方过错。三是完成行程后,游客可通过向旅游质监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于旅游方面的各种问题,广大市民游客及旅游企业可在办公时间向天津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咨询,投诉咨询电话:022-28359093.
本文来源: 旅游局
30.01.2015 18:03